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60

第60章 如东人与茶

1

地处黄海之滨的如东人,对茶很有兴趣,这不仅因为茶是良好的饮料,更重要的是茶在如东人生活中有着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规矩。

婴儿离开母体后三天,有“洗三”的风俗。首先洗头,这水一定是茶叶泡的水,并且要绿茶,民间认为茶叶洗头后,小孩长大的头皮会是青色的,少生头屑,且有平肝的作用。女孩子定亲称为“吃了茶”。结婚时夫妻二人要吃“富贵茶”,婚后回门向女方父母馈赠礼品,其中必须有一样是茶叶,茶叶的质量无关紧要,但不可少此一礼。人寿终正寝要在口内放进茶叶和米,这样到阴间可以避邪鬼,投好胎。

小孩子受了惊吓,夜里发魇,大人为他叫魂,在小孩的枕头底下放上一小包茶叶和米;走夜路怕遇邪的人,在口中含着茶叶,从而大胆地往前走;住在河附近的人家,夏季闻到河中有腥气,认为有水鬼作祟,于是向河中撒去茶叶和米;海上作业的船遇到掀风作浪的鱼,船上的人会立刻向海中撒去茶叶和米;那放口做正坐的和尚,一边念着经文,一边用手弹出茶叶和米以驱邪鬼。茶叶成了辟邪物起了巫术作用。

茶用于祭礼。在神像前供一杯清茶;正月新年,在先人的遗容前供上清茶;死人出殡,他的生前好友、亲戚在灵柩经过的某处设一供桌,上放供品茶食、水果,再泡清茶一杯,灵柩到此一歇,亲友向灵柩行礼,这种活动名之曰:“奠茶”,神像出巡,有所谓“接茶”其形式近似“奠茶”,所不同的停下的是神像,行礼者是这个地区的代表。

茶在人际关系中表现是多方面的。客人来泡上一杯茶以示欢迎。“拿烟倒茶,恭维不暇”是热忱的表现。调解矛盾,约当事双方吃杯茶。茶能化怒恨为友善,向他人赔不是叫“请你吃杯茶”,这种“茶”视矛盾与利害关系的程度而定,有普通的茶,也有不是茶,而是酒菜。茶馆是调解纠纷的重要场所,所谓“要打官司上茶馆”。这种官司是民事性质的。上茶馆不仅为了喝茶,“打官司”,更多的是赶热闹,议论闲事,谈买卖,托人情,打招呼,探消息……请人到茶馆吃茶是一种荣誉,民间技艺竞赛,获胜者往往被一些热心的观众请到茶馆,泡上一杯茶表示祝贺,被邀者感到无上光荣,在他今后生活中可以向其他人夸口:我曾被人请到茶馆吃过泡茶,这一杯茶简直成了他的奖章。

茶在日常生活中,在所谓早茶、中茶、晚茶。吃早茶不一定是喝茶,有把早点称之为“早茶”的,也有先喝一些茶而后吃点心的,也有不吃早点只喝茶的。中茶,晚茶实是点心。在如东几乎成年人都有喝茶的习惯,无论工人、农民、教师、干部,饭后一杯茶,喝了清清口,宴后一杯茶,有助本醒酒,分解油腻食物。

如东人所说的茶,并非都有茶叶。“吃碗甜茶”这是糖开水。新春来客捧“元宝茶”这是烧的红枣汤,还有“炒米茶”这是泡炒米。正月吃这种茶主人给来客加上一点开水,称之为“涨财”。

茶在如东人生活中,还是检验良好社会公德的一种标志。每到夏季各店铺门口均摆着一个茶缸,里面是开水冲的茶末、藿香之类的消暑草药,供口渴者自取,全天供应,分文不取,名之早“施茶”。

如东地处海滨,海水咸涩难以入口,所掘井水亦非泡茶理想之水,又无山泉,这样天落水自然成为如东人泡茶的上乘之水了。户户都有储存天水的缸,雨季大量储存。若久不下雨,一些容器少的人家已无天水可喝,可以到存水多的人家去要,被要的人家只要有水,就不能拒绝,可以少给对方也许一壶水。有天水储存不肯给来要的人家,是会被邻里们诅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