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63

第63章 令人难忘的奇香

在中国各民族酒的文化中,彝族酒文化是一枝独具特色、散发着“令人难忘的奇香”的鲜花。彝族的“坛坛酒”是以玉米、高粱、荞籽等杂粮配以多种草药配制而成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高。不但能充饥解渴,抵御寒冷,还能舒筋活血,维护身体健康。同时,酒在彝族人民政治、宗教、民俗、审美等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功用。

彝族人关于酒的来历的传说讲,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里,住着汉、藏、彝三个民族,他们情同手足,结为弟兄:汉族为大哥、藏族为二哥、彝族为三弟。每逢节日,他们必聚在一起,共度良辰。有一年,三弟开荒种了一块荞子,秋天丰收了,他便磨成面后请大哥二哥去吃。因为煮得多,第一天没吃完,等第二天再吃时,荞面变成了水,散发出“令人难忘的奇香”。舀进碗里后,三弟兄都舍不得吃,围着火炉你推我幼,碗在三人手中转来转去,从早上转到晚上,都没有喝完。突然,一道金光闪过,幸福之神从天上飞来,大声对他们说:“你们喝吧,只要团结互助,辛勤劳动,喝完了又会有的!”从此,彝家有了酒,也有了喝转转酒的习俗。传说是否可信,暂且不论。但酒自它产生之时起,便起着结盟交友、沟通感情的作用,确是彝族人民深信不疑。彝家谚语说:“两座山不能靠在一起,一碗酒可以把朋友连在一起”;“田埂是谷子的护堤,美酒是友谊的纽带”。酒在彝族人民表情达意、缔结友谊方面,确有着特殊的功能。

接人待物的佳品

“彝族酒为贵”,不但“有酒便是荣”,而且“有酒便是宴”,甚至有“有酒不吃菜”之俗。在他们看来,酒是异常甘美的东西,喝起来舒服、畅快。如果喝酒还须吃菜,那你就干脆别喝。由此足见,酒在彝族人心目中实在是无法取代的饮料和食品。到彝家做客,主人总是尽其所有,用家中最好的酒和酒具招待你,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河里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喝错了的酒。喝吧,尽情地喝吧!”

酒不但是彝族人接人待客的最好食物和饮料,而且是他们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的最好礼品。彝族的送酒之俗与饮酒之风同样引人注目。酒还是彝族人赔礼道歉的重要礼品。彝族大有回避的习惯:媳女与公公、大伯子、丈夫的叔叔伯伯等都要互相回避,以示相互尊重。这些需要回避的人之间,平时坐立行走都要保持一定距离,更不能有粗俗的言词,否则就是失礼。如果发生了失礼现象,便会形成很尴尬的局面,惟一补救的办法便是举行“缩尔”仪式。这种仪式一般在失礼的当天举行,媳妇至亲好友的陪同下,带上酒到长辈那里,给长辈敬一碗酒,声明绝非有意失礼,以求得谅解。长辈喝了酒后,也表示歉意,并送给她衣服等,以示谅解和安慰。于是解除了“失礼”,一切和好如初。

调解纠纷的法宝

直至解放前,凉山彝族民间发生的一切纠纷,都通过一定的方式以公认的习惯法进行调解。一旦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点头认可,便打牛宰羊喝和解酒。只要喝了和解酒之后,便谁也无权推翻调解结果。酒在调解纠纷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在凉山彝族调解纠纷中,酒还是重要的赔偿物和赔罪物。例如,在偷牛偷马引起的大纠纷中,赔偿时皆须备一坛酒杀猪宰羊招待失主,并赔同等的牛、马。如发生打架斗殴,理亏的一方须请酒赔罪道歉,付一定经济费用。

酒与信仰习俗

人类创造了酒以后,除了供人们自己享用外,还让人们所信奉的神灵享用。宗教巫术人员的主要职能是“通神”,与神灵交流。酒是他们沟通神灵的使者和助手。

凉山彝族的宗教,可以归结为万物有灵论。他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死后灵魂就单独存在,其形状与生前无异。如是自杀或被杀而死,灵魂便会变成鬼,常常作祟,加害于人。彝族没有天堂、地狱和因果轮回观念,他们认为只要给死者举行安灵仪式和送灵仪式,死者灵魂便可在人神交界处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了。在众多的神灵中,他们最崇敬山神,认为风雨雷电与农牧业生产都同山神有关。在彝族毕摩的《请神经》中,列举的几乎全是山神。彝族的宗教保留着较原始的色彩,巫术和宗教没有分开,巫术不过是宗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各种宗教活动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离不开酒。

彝族认为:创世时,人种是天神找的;因此妇女生孩子也是天神送的。如果妇女婚后不生育,便要请毕摩来“促育”。“促育”时,要备上酒到山上祭礼山神,届时,妇女坐前面,毕摩坐在后面,毕摩念经道:“高贵的山神,我们来祭奠,我们来敬献。用猪来奠你,用酒来献你,请你快出来,接受我们礼……高贵的山神,请你吃猪肉,请你吃荞酒,酒肉下肚去,望你要开恩。”毕摩念完经后,就用酒肉来敬献山神。这里,酒成了贿赂山神和请山神赐予小孩的代价。

彝族人把丧事称为“白喜事”,在“白喜事”中,有歌有舞,有啼哭,有狂饮,而歌舞啼哭多是在狂喝滥饮中借酒精之力达到高潮的。在这里,酒成了乞求死者远走,不要回来打扰,希望家庭平安的使者,亦即贿赂死者的礼物。从事宗教活动的毕摩们是彝族掌握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掌握了一些医药知识,而且为了“驱鬼治病”之需,还常向民间吸取这方面的知识,采集多种草药配制药酒。只不过,他们以诵经念咒为治疗的主要方法,隐蔽了医药的实际作用。因此,酒一入毕摩之手,便被笼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在送祖灵的仪式中,毕摩还要用酒来祭奠祖先灵魂,祈求子孙兴旺,希望祖先灵魂不要变成祸害子孙的魔鬼,祝愿死者灵魂向着祖先居住的地方进发。

歃饮血酒的宗教内涵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歃饮血酒之俗,而凉山彝族最为典型的是1935年4月26日,红军首长刘伯承与彝族头人果基小约丹在凉山冕宁县海子边的结盟,并且当场举行了打鸡喝血酒的仪式。这里,酒成了结盟的媒介和履约的保证。刘伯承将军走后,果基小约丹克服重重困难,组织一批青年彝民,细心地把红军一批批护送出境,忠实地执行刘伯承将军的委托和自己的誓言。

喝酒结盟,遵誓履约,这是彝族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民俗事象。个人间歃饮血酒者有之,集体式家与家之间歃饮血酒者有之,与其他民族喝酒联盟者亦有之。歃饮血酒的目的,主要是表达某种诚意或决心。只要喝下血酒,双方从此必须遵守誓言,永不反悔。凉山彝族通过家支勒令违约者或违反习惯法者自杀身亡的事例俯拾即是。同伴们为什么会团结起来执行被神灵忽略了的惩罚呢?因为,违约者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同伴们的安全了,已具备一种诱使他人模仿他的行为的特性了。而且人们对触犯禁忌怀有深深的恐惧,害怕魔鬼的愤怒。所以,他们一定要惩罚破坏禁忌者。歃酒为盟之后,人们都会感到一种神秘的约束力,深深地感到对触犯禁忌的恐惧和神灵惩罚的恐惧。

酒与彝族文化

酒是一种致兴、致幻的饮料,它不但能刺激人的血液循环系统,而且还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诱发人的情思,使人获得快感,并成为滋养文艺的不尽源泉之一。彝族人民自创造了汉、藏、彝三弟兄共同发现荞子可以酿酒的神话传说后,历代关于酒神话、酒传说、酒歌舞、酒器具等的创造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酒,是文艺作品的催生剂。这正如彝族谚语所说的:“山上的麂子是狗撵出来的,肚子里歌是酒撵出来的。”

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这里,仅就酒歌和酒具略作介绍。彝族婚俗歌中的酒歌十分丰富,仅结婚之日就有“吃口酒歌”、“奉席酒歌”、“迎亲酒歌”、“进门酒歌”、“交杯酒歌”等。这些歌,首首扣住酒的作用,同时又根据不同环境加以发挥。彝族的酿酒歌这样唱道:“荞子是众人的心血,草药是众人的汗水,酒曲是众人的功绩,多少酿酒祖先没有留下名字,酿酒是众人的智慧。”这是对酒的生产技艺的传授,也是对酒的创始人的赞颂,还歌颂了酿酒的那一群人,充满了庄重、崇敬的感情。彝族人的酒歌非常丰富,还有不少习俗性的酒歌,多在婚丧嫁娶、祭祀节日或各种聚会时演唱,其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多种多样,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彝族人尚酒,对酒具尤其讲究。盛酒的器皿,有杯、碗、壶,形状各别,彩漆绘花,极为精巧。酒杯中以鹰爪杯最为名贵,酒壶中以鸽子式扁形酒壶最招人喜爱。有一种酒壶,壶顶站着一只鸽子,壶身周围有九根管子,喝酒时就着管子吸饮。但这九根管子中,只有一根是通的,喝酒时得找准这根管子,否则会闹笑话。在这根供吸引的管子上,要么有两只“耳朵”,要么镶有一点黄金作标记。凉山彝族不制陶器,也不使用陶器,一般酒具多为木制。刳木而成,然后辅以漆绘,一般多采用黑漆为底色,再用黄色、红色绘出云彩形、水波形、马齿形、瓜子形、指甲型等图。彝族酒具造型古朴优美,图案给人以一种朴素的美感。成为彝族传统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