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79

第79章 神仙与乌饭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天,畲胞们纷纷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回家,挤汁同糯米一起煮成乌饭,大家一起品尝过节,叫“乌饭节”。地处湘黔边境的侗族,则于农历四月八日过“乌饭节”。届时,出嫁了的侗族姑娘们都要回娘家与姊妹们聚在一起做乌饭和乌饭粑粑,还要讲一种与平时不同的语言,叫“姑娘话”。做乌饭是侗家姑娘神圣的权利,男人们一律不准参加。地处湘桂边境的绥宁县苗族杨姓人家也是四月初八过“乌饭节”,又名“黑饭节”。新宁、绥宁瑶族则于农历正月初八过“乌饭节”。

做乌饭的原料因物制宜,畲胞用乌稔叶;湘西侗族用杨桐叶;绥宁杨姓苗家用满天星叶;新宁瑶胞用乌饭草、黄茅草、嫩杉尖等草木叶;也有用南烛叶或乌泡刺叶的。取乌汁的方法有生、熟两种。生法是将这些草木叶生揉,挤出黑汁,或用水浸出黑汁。熟法是将这些草木叶装入锅中,用文火熬成浓黑的浆汁,用纱布过滤后,将浆汁加入糯米中,煮制或蒸制成黑饭或黑饭粑粑。这样作出的饭和粑粑乌黑油亮,松松软软,散发出一股甜津津的香味。新宁瑶族还将乌饭做成各种式样的粑粑,捏成鸟、蛇、兔、鼠等动物形状,给小孩吃。据说这样做了,鸟、蛇,鼠、兔等动物便不敢伤害田里的庄稼,可保年成丰收。

吃乌饭时,先敬祖先,侗胞与杨姓苗家开笼第一碗敬黑饭的开山鼻祖——杨八姐(或说宜娘)。第二碗敬辈分最高的老人。如果老人们都已过世,便把饭摆在八仙桌的上首,请那在阴曹地府的前辈来共享节日的佳肴。第三碗是兄妹互敬。然后是给邻里亲戚分份子,不管何姓,每户一碗。最后全家聚在一起和和乐乐地享受香、甜、酥、软的黑饭。湘西侗族除全家分享外,出嫁的姑娘还要带回男家,分赠夫家亲友。瑶乡山寨还在乌饭节的晚上,于空旷处燃起堆堆篝火,人们对歌跳舞,欢庆传统节日。

吃黑饭的来历各族有不同的传说。畲族有两说:一说是畲族始祖盘瓠爱吃“乌饭”,三月三是盘瓠遇难的日子;二说是在初唐时,畲族首领蓝奉高率兵反抗封建统治者,被围困。军粮断绝,他发动士兵采集乌稔果充饥,于农历三月初三打败了官兵,以后每年三月三便吃乌饭纪念。湘西侗族则说是为了纪念古代侗族一位女英雄宜娘。说是宜娘的哥哥因为反抗官军被捉,关在柳州罗城。宜娘前去探监,准备帮助哥哥逃出监狱。她问哥哥:“你从前的勇力还在吗?”哥哥说:“还在,只是需要吃顿饱饭。”宜娘说:“这还不容易,我给你送来就是。”哥哥说:“不行,你无论送来什么,都会被别人吃掉。”宜娘想了一个办法,回家后煮了三斗六升米的乌饭给哥哥送去,因乌饭颜色墨黑,别人不敢吃,她哥哥便饱餐了一顿。吃完乌饭后,力气大增,挣脱了枷锁。宜娘取出藏在饭箩中的钢刀,兄妹二人杀出了罗城,与外面的伏兵配合,攻占了柳州,打了个大胜仗。这天是农历四月八日,以后每年这天,便过乌饭节纪念。绥宁杨姓苗家传说那位哥哥就是杨宗保,送饭的妹妹是杨八姐。新宁瑶族传说很古的时候,麻林八峒瑶民雷木莲的母亲在瑶山开荒,木莲每天上山送饭,她总是用最好的稻米,精心做成可口的饭菜送给母亲吃。因为开荒的人多,木莲怕送给母亲的饭和别人的饭弄错,便采摘一些于身体有益的乌饭草,将饭煮成黑色送给母亲吃,这样就不会弄错了。瑶家后代为继承木莲孝敬长辈的传统,定农历正月初八为乌饭节。

其实吃乌饭是一种适应节令的饮食养生习俗,来源很古。乌饭古称青精饭、精石饭。民间说吃了它身体健如牛筋,所以又叫牛筋,古时是道家修仙的食物。南北朝的著名道家陶弘景,说精石饭是太极真人传给王褒的。王褒长期食用后,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家对这种饭的作法视为秘宝,轻易不肯传人。《云笈七谶》卷之七十四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饭上仙灵方》说:“青精上仙灵方太极法,使二千二百岁中得传十人,无其人秘之勿泄。”“过限不得复授。”传授此方时,授者和受者都要先斋戒十日,授受时,受者还要盟誓,保证不传非其人,如果“宣泄宝文”便要“死为下鬼”。可见道家对食用青饭是如何的神秘而宝贵。据《岁时广记》载:唐高宗驾幸嵩山时,一天到了逍遥谷,见室内有一大瓢乌黑发亮的饭,他不知道是什么,便问大臣潘师正,潘告诉他是青饭,还给他说了王褒吃青饭得道成仙的故事。高宗一听吃乌饭能长生,岂能不吃,便命道士叶法善给他造青饭吃。煮青饭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可是一到奢侈的帝王家,便成了一件非常繁复的事情了。为了使帝王食物与众不同,叶法善除了按民间的作法取南烛草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煮饭外,还要九浸、九蒸、九暴,使之变成又紧又小,颜色正黑、形如珠的硬粒,用袋盛着,日进一合,唐高宗将它作为长寿仙丹用。《岁时广记》又录《零陵总记》说:“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干石饭。彭祖云:大宛有青精先生、青灵真人、藿山道士邓伯元者,受青饭法,能冥中夜书。”唐宋时许多著名诗人写过赞颂青精饭的诗句。杜甫诗曰:“岂无青精饭,令我益颜色。”苏东坡诗:“赤松青精。”记述了道家赤松子赠他青精饭吃的事。黄山谷也有“饥蒙青饭,寒赠紫佗衣”的诗句。按《本草纲目》木部介绍南烛草说:“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能益颜色,取汁炊饭,名乌饭,又名黑饭。”其余用来作乌饭的原料,也都是一些对身体有补益作用的药草。食用这些对身体有益的植物作成的食品,虽然不能真的令人登仙,但对身体无疑是有益的。因此能够逐渐推广开来,在民间长远流传,至今不衰。

乌饭耐饥不饿,也就是不易消化。《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对食乌饭必须注意的事项作了记载:“凡食乍可饥,不得令饱,饱即伤心。气难行也。仍忌萝卜羹,生冷辛辣之物,酸滑粘腻陈硬难消之物,切忌。若偶然食此等物一口,则物所在处,当微微有痛。慎之,慎之。但食软物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