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是否会暴露弱点,被我利用,主动权在敌方。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不能使敌人一定被我所战胜。胜利便能够提前预见,可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能硬来。使敌人不能战胜自己,这是防守;想法战胜敌人,这是进攻。防守是兵力不足,进攻是兵力有余。
善于防守的部队,要像隐藏在最深的地下那样严密;善于进攻的部队,要像来自高不可测的天空那样兵贵神速。这样一来的话,防守能自保,进攻必能全胜。
行将就木
“行将就木”表示人将进棺材了,比喻人将不久于世。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春秋时期,晋国宫内发生一些内乱。晋献公的妃子骊姬谗害太子申生,又妄图加害于公子重耳等人。
重耳逃到他的封地蒲城,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追杀他。蒲城人要奋起反抗,重耳不同意,说:“我倚仗君父的旨意,得到封地和供养,也有了众多的百姓归我管辖,假如属下的百姓同君父较量,这是最大的罪过啊。我还是离开为妙。”接着,重耳逃往狄国。跟他一起逃亡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人。
有一次,狄国人征讨一个叫咎如的同族别种部落,他们俘获了两个姑娘,一个叫叔隗,一个叫季隗,狄国人把她俩送给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叔刘,叔隗嫁给赵衰,生下赵盾。到了后来,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请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到那时我不回来,你就改嫁吧。”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岁,就是快死的人了,还谈什么改嫁呢?
我等你就是了。”就这样,重耳在狄国一共居住了十二个年头。
涓蜀梁见鬼
“涓蜀梁见鬼”告诉我们,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此典出自《荀子·解蔽》:“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池,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这段话意思是说:
在夏首的海边有一个叫作涓蜀梁的人。
他为人愚蠢而又非常胆小,看见什么东西都害怕。
一次,他在皎洁的月色下夜行。偶尔低头,看见自己的身影,他便以为碰到了趴在地上的魔鬼,又一抬头,他又看见自己的头发,就以为遇见立在身后的妖怪。他一下子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往回拼命逃跑。
等他跑回家中,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不久便气绝身亡。
决一雌雄
“决一雌雄”意思是彼此进行决战,比高低定胜负。
此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个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chēn)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人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
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有一次,两军在广武发起战斗,双方的军士和当地的百姓都叫苦连天。项羽是个急性子,迫不及待地向刘邦挑战。
项羽对刘邦说:“天下纷乱不止,动乱数年,这都是由你我二人引起的。我想不兴师动众,单独与你交战,分出个高低、胜负,免得天下老百姓跟着我们受苦遭罪!”刘邦笑着婉言拒绝说:“我宁愿与你斗智,不与你斗力。”项羽于是命令军士向汉军挑战。
汉军中有一个神射手,名叫楼烦,楚军三次挑战的士兵,都被楼烦射杀了。项羽十分生气,于是亲自披挂上阵,手持兵刀挑战。楼烦要射他,项羽瞪眼大喝一声,楼烦被吓得连看看都不敢,手不敢射,急忙走回壁垒后边,再也不敢出阵了。刘邦派人打听,是谁这么厉害?听说挑战者就是项羽本人,刘邦大惊失色。
开门揖盗
“开门揖盗”
的意思是,打开房门,请强盗进来。人们用它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此典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
三国时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吴国,它的开国者是孙权(字仲谋),可是吴国基业的奠基人却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
公元192年,孙坚在攻打割据荆州的刘表时被射死。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招募兵士数百人,从袁术那里带回孙坚旧部一千余人,又得到了周瑜送来的军粮等物资资助。孙策以这个为基础,脱离袁术,打算向江东独立地扩展自己的势力。八九年间,孙策削平江东大小割据势力,取得了吴(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庐江(今安徽六安)等五郡。那时候,孙权只有十五岁。他身为孝廉、秀才,经常跟随哥哥东征西战,因此性情大度开朗,仁义而有谋略,常常出些好主意,孙策为此也感到惊奇,自认为不如弟弟有才能。每当设宴款待宾客、军士时,孙策总是指着孙权说:“各位,他才是你们的将领呢。”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在一次射猎中被刺客暗杀。死前,他把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托付给谋臣张昭等人,把割据江南、争夺天下大业的任务交给孙权。孙权非常伤心,哭泣不止。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难道现在是可以哭的时候吗?现在犯法作乱的人竞相角逐,豺狼们到处行凶作恶。而您却想为哥哥志哀,顾全什么礼仪制度,这就好像打开房门恭请强盗进来,这种做法,算不上仁义之道。”接着,请孙权换了衣服,扶着他上了马,让他外出巡视军队。
枯树生花
“枯树生花”比喻重获生机。
此典出自宋代李石《续博物志》:“枯木一旦生花,花又有汁甜如蜜,人教令食之,遂取此花及汁并食之,食讫成仙。”
从前有一个人,十分喜欢学道。但“道”是什么呢?道在何处呢?他都不清楚。尽管如此,因为求道成仙心情急切,他总是成年累月地到四处去寻找。他进深山、入寺院、过大河,累坏了身体,走肿了腿和脚,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一天,他来到一棵高达数丈的枯树前停住了脚步,好像有什么无形之力把他来吸引住,他心中觉得奇怪,便恭恭敬敬地朝着枯树跪拜。此后,他每天清晨和晚上都去跪拜枯树,祈求长生不老。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一转眼二十八个春秋过去了,他依旧坚持每天去跪拜祈求。到了第二十九个年头的开始,他又去顶礼膜拜,他发现枯树开满了鲜花,长得郁郁葱葱,见这种情景,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摘下鲜花来品尝了一下,汁如甜蜜,味道好吃极了。他一连吃了很多花朵,等到回去之后,他很快就成仙了。
这个故事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事物是要变化的。
胯下之辱
“胯下辱”比喻有才能的人能忍受暂时耻辱,亦作称赞那些能忍辱负重而终成大器的人。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西汉大将韩信在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经常以乞食为生。淮阴城里屠户中有一个少年欺负韩信,对他说:“你尽管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可你的内心却总是胆小怕事的吧。”并当着大家面前羞辱韩信说:“假如你不怕死,就来杀了我;假如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用眼看了这少年一下,于是就趴下钻过这少年的胯下。满市的人都耻笑韩信,都认为他很胆怯。
困兽犹斗
“困兽犹斗”形容即使处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仍在尽力挣扎抵抗。另一种意思,是形容那些失去权势的人,还在作无谓的顽抗。多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春秋时,有一年楚国和晋国作战,由于晋国的几位将军不服从元帅荀林父的命令,最终大败而回。荀林父却自己请求判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他,大夫士贞子劝阻说:
“这是不合情理的。从前城濮之战,楚国败了,晋兵吃了楚军三天的粮食,文公(景公父)脸上还带着愁容,左右的人问他道:
‘本应该欢喜的事反而忧愁,难道应该忧愁的事反而欢喜吗?’文公说:‘得臣(楚国宰相,城濮之战役时的楚军元帅)还在,不能就这样放心呀!一头野兽被困住了还要挣扎,更何况一国执政的人呢?’后来楚国杀了得臣,文公方才露出欢喜的笑容,说:‘再没有人害我了,现在算是晋国又胜一次,楚国又败了一次了。’因为这个,楚国两代都兴盛不起来。……林父正是国家的柱石,怎么能够杀死他呢?……”景公觉得士贞子的话很有道理,就赦免了荀林父丧失辱国的死罪,还将他原来的官职恢复。
兰摧玉折
“兰摧玉折”用以哀悼有才能的人过早离世。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毛玄,字伯成,东晋颍川人,曾经担任征西行军参军。
毛伯成很有才气,所以他就十分自负,而且他为人清高。
他常常对别人说:“我情愿像兰花那样被摧残,像美玉那样被折断,也要保持自身的纯洁、高尚,我决不会为了贪图荣华富贵,像萧、艾之类野蒿、臭草那样委曲求全,从而使自己飞黄腾达。”
狼狈不堪
狼狈不堪用以形容困顿或窘迫之极。
此典出自《博物典汇》:“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故以为颠蹶困顿之喻。”
又见晋代李密《陈情表》:“臣欲奉表奔驰,则刘病日笃;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的品德、文才都高,很有名气。
晋武帝司马炎羡慕他的品行才学,就三番五次地去召请他来做官,结果都被他婉言拒绝。
原来李密生下来六个月时,就死了父亲,四岁时,母亲又被舅舅逼迫改嫁了。
因此全靠他祖母刘氏,抚养长大。他家境并不好,刘氏历经千辛万苦,才把他养大成人,并且供给他读书,到李密年长时,他的祖母已很老了。李密为了服侍他,就不愿意出去做官。
晋武帝不断下诏书去请他,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给晋武帝,信里有这样的几句:“我生下来只有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死了,四岁时母亲被舅舅迫着又嫁给了别人,祖母刘氏,看我可怜,亲自扶养我长大,我家里既没有兄弟,又没有叔伯,孤苦伶仃……我那时候要是没有祖母刘氏,就根本不会活到今天,祖母刘氏现在要是没有了我,靠谁去服侍她的残年呢?所以我如不出去做官的话,又违背你的旨意,我现在的处境实在狼狈不堪呀……”
丧家之犬
“丧家之犬”嘲讽某人惨遭失败后的一副狼狈相,亦表示穷途末路四处逃窜的景况。
此典出自《史记·孔子世家》:“累累若丧家之狗。”
春秋时,周游列国的孔子来到了宋国。
在宋国,孔子天天率领弟子们来到一棵大树下演习周礼。宋国司马桓魋对孔子这一套十分讨厌,叫人砍掉了那棵大树。第二天,孔子和弟子们又去时,不见了大树。一个弟子说:“我们马上走吧,不然的话宋人要找我们的麻烦。”孔子说:“怕什么呢?我们的行为符合天地的德性,桓魋等人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呢?”
到了后来,孔子离开了宋国,又和弟子们来到了郑国。不料,孔子与弟子们走丢了,他一个人来到东城门外。弟子们分开寻找,到了后来,一个人告诉子贡说:“我出城时,见东城门外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东张西望,像等什么似的。”子贡说:“那人是什么样子?”
这人说:“要说样子还真有些特殊,额头像上古时的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又像子产,但腰以下很短,还不及从前大禹腰的三寸。
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像是一条没有主人的狗一样。”
子贡来到东城门外,找到了孔子,就把刚才在路上的情况如实的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了欣然笑道:“说我像没有主人的狗,虽然我的外表不是很像,但我那时的神情真的很像啊!”
离心离德
“一心一德”来表示同一组织的人,同一心愿,同一行动。
此典出自《尚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每天总是跟贵族一起喝酒打猎。他为了掠夺奴隶和财富,他又向周边各小国不断地发动战争。商纣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国内人民和周围各国的怨恨。
公元前1068年,周武王姬发为了讨伐殷商,就抓紧进行准备工作。他分析归纳过去兵力不足的教训,大力扩充自己的军队。这一年,他集结了八百个诸侯,在孟津举行誓师大会。
他在誓词中说:“商纣部下人很多,可是都平凡无能,又‘离心离德’,我现在虽然只有十个臣子,却都是治理国家的能手,而且又‘同心同德’。”最后,他号召大家:“愿我们一心一德,誓把敌人消灭干净,让天下永享太平。”因为人民仇恨纣王,不愿为他打仗,所以,纣王带领的十七个(一说七十个)奴隶武装,纷纷在前线起义,跟着周兵一起攻入商都朝歌,纣王自杀,商朝便灭亡了。
离群索居
“离群索居”难封说明离开群众而孑然一身。
此典出自《礼记·檀弓》:“吾离群索居亦已久矣。”
孔子的学生子夏因儿子死了,把眼睛都快哭瞎了。曾子去安慰他。他哭哭啼啼地对曾子说:“天哪!我有什么过错呀!为什么要受到这样重的惩罚呢?”
曾子劝慰他说:“你难道说自己没有过错呢?你退居西河,总是炫耀自己,竟然使西河的老百姓都只知道有你,而不知道有老师孔子,这是你的过错之一;你死了父亲却不声张,大家也都不知道,这是你的过错之二;现在你的儿子死了,居然伤心得把睛眼都哭瞎了,前后对比,情况截然不同,这是你的过错之三,总的来说,你不尊师,不孝父母,却偏疼爱自己的儿子,这不是三件大罪过吗?”
子夏听了忙向曾子跪拜说:“我离开朋友单独生活已经很久了,所以听不到朋友的劝告,从而放松了自己的修养。”
李广难封
“李广难封”感慨人的命运不好。
此典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西汉名将李广,一年到头在塞外抗击匈奴,他身经百战,可是每次拜官封侯都轮不到他。
表弟李蔡和李广一样,都是军中将领,但李蔡官封侯爵,粮饷二千石,甚至李广手下的一些将领也被封了侯。
有一回,李广问占卜者王朔说:“自从汉朝发兵与匈奴征战以来,我每战必在。很多下级军官,才能一般,以战功封侯的也不下几十人。而我每次效力疆场,浴血奋战,却是劳而无功。是不是真的因为我的命不好吗?”
王朔回答说:“将军认真想一想,一生中是否有过什么遗憾的事?”李广说:“我担任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造反,我用欺骗的方式让他们投降,接着又把他们骗在一起,全都杀了。共有八百多人哪!”说着,表示出一副十分惭愧的样子。王朔说:“这或许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吧!”
两年后,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塞攻击匈奴,因为他率部队晚到而放走了敌人。卫青要李广手下的人代他接受审讯,李广十分感慨地说:“我从小到老经历战争七十多次,这次出征有幸击败敌人,可是大将军要我行远道接应,最终又迷了路,这真是天意啊!我已是六十岁的人,难道还要去受人侮辱吗?”说完,他就自杀身亡。
立锥之地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地方;亦指极小的安身之处。亦作“置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