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3379200000043

第43章 古老的文明(3)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在发达的农业基础上,产生了优秀的古巴比伦文明。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尼尼微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巴比伦的宫殿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勒亚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3年中又挖出二十八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千米的地方。1849年,勒亚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3.3厘米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

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萨,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千米。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王宫,王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萨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的人口达到十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

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尼布甲尼萨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八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因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

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拉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

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末年)。存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

曾经辉煌一时的巴比伦文明就这样衰落了。

神秘的金字塔

导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欲知古埃及文明必从认识金字塔开始。而金字塔确实处处有谜,仅就其中反映的数学问题、力学问题、材料问题就够人们伤脑筋了。但人们怎么也弄不明白——金字塔的建造是在四五千年之前啊!提起古埃及文明,最广为人知的就要数埃及的金字塔了。多少年来,它似乎已经成了埃及文明的一个标志,傲然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大地上,和沙漠山丘、静静流淌的河水浑然一体,诉说着埃及这个神秘古国的悲壮和沧桑,成为世界著名的景点之一。埃及金字塔之所以闻名,并不仅仅在于它壮观奇特的外形,也不仅仅在巧夺天工的建造工艺,而是在于它的神秘。金字塔本身就像是一个集中了各种谜题的迷宫,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它向往,向它张望。从它的建造材料到它的建筑风格,每一个细节都能引发人们的诸多疑问,包括它的如何建造、如何选材等等。而这些谜题至今也没有很好地解释,使它一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而且最广为人知的文明之谜。

众所周知,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千米处利比亚沙漠中的三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20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东南有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尸体要制作成木乃伊,在若干年后会复活。为了有一个安全封闭的地方能存放木乃伊,人们发明了金字塔。金字塔的外形就涵盖了希望死者的尸体升天的观念。所以金字塔都是梯形结构,下面四方,上面尖窄,象征着人的灵魂由地升天的全过程。

关于金字塔,至今还包含着许多未解之谜。

首先,就是金字塔材料的运送问题。我们都知道,胡夫的金字塔是用200多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千克重,最大的有100多吨重。那么整个胡夫金字塔需要上百万吨石料。很多科学家都认为这些巨石是从尼罗河东岸开采出来的,距离金字塔还有上千千米的路程。那么,在没有起重工具和没有吊车的埃及,这么多石料是如何运送的呢?迄今为止这是一个谜。

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不过我们现在知道,石头多半是本地开采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那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但在6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古代埃及人是将石头装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为此需要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修建运输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对于希罗多德的说法,后人提出了许多的疑问。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人能做出完满答案的难题。人们怎能不佩服古埃及人的伟大力量和智慧!

其次,是金字塔的建筑之谜。金字塔由巨大的整块石料从低到高一层层垒加上去的。这种锥体的结构需要精密的计算和几何学研究才能完成。即使现代人,要垒起一座如此巨大的建筑也不可能保证精确到百分之百。但是奇怪的是,远在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却做到了。他们不仅仅让每块巨石完整无损地垒加,在没有任何切割工具的情况下,他们美满地切割了巨大的石块,保证它就是金字塔需要的形状和长度。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当时没有任何粘合剂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能够保证石块和石块之间的丝扣缝合,不仅仅没有一个大的缝隙,甚至于连一根针都扎不进去——俨然如天然形成的整体一般!真让人赞叹其建筑的鬼斧神工!古埃及人是如何计算并且切割石料,又是如何如此精确地将它们垒加的?这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最后,是金字塔的数字之谜。有人对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测量和研究后,提出了许多蕴含在大金字塔中的数字之谜。譬如:

延伸胡夫大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纵平分线至无穷则为地球的子午线;穿过胡夫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成均匀的两半,而且塔的重心正好坐落在各大陆引力的中心。

把大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对角线延长,恰好能将尼罗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内,而延伸正方形的纵平分线,则正好把尼罗河口三角洲平分。大金字塔的底面周长230.36米,为362.31库比特(古埃及一种度量单位),这个数字与一年中的天数相近。

大金字塔的原有高度146.7米(现已塌落至137.3米)乘以10亿,约等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四个底边长之和,除以高度的两倍,即为3.14——圆周率。

大金字塔本身的重量乘上7×1015恰好是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的法老像大金字塔高度的平方,约为21520米,而其侧面积为21481平方米,这两个数字几乎相等。

从大金字塔的方位来看,四个侧面分别朝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误差不超过0.5度。在朝向正北的塔的正面入口通路的延长线,放一盆水代替镜子用,那么北极星便可以映到水面上来。

……

这些数字关系是一种偶然巧合,还是建造者的有意设计?

许多科学家指出,这些数字关系并不是那么神秘,除一些是巧合外,有些数字并不完全符合事实真相。譬如:以52度左右倾斜面建造的四方角锥,用其高h去除其底边s的两倍,即2s/h,都得到接近π的值。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德的记述,埃及人建造胡夫大金字塔时使角锥的每一面的面积等于锥高的平方,按这个方案设计确实可以得到这种数字关系。

此外,还有些数字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在数学和天文方面取得的杰出成绩。比如,古埃及人已懂得用水面定位的方法(即先灌水,利用水平面平整地基),获得精确的地平面;古埃及人选定一颗(或几颗)恒星,借助简单器械仔细观测,记录恒星在地平线上的出没位置,然后平分从观察点到恒星出没点形成的角就测出了子午线。

当然,也有些科学家提出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为什么除大金字塔外,其他建筑物不能提供那么多代表相当科技水平的数字?以古埃及人的科技知识水平能建造出奇迹般的充满谜的金字塔吗?

看来,事情确实并不简单,持不同观点的科学家们仍在争论……

另外,据说金字塔还有许多天文之谜,如从胡夫金字塔内部被称为“甬道”的地方望去,正好望到的是北斗七星!而古埃及人是如何计算出恰巧能在这个位置看到北斗七星呢?这实在也是一个谜题。

金字塔内部的壁画上,也表现了许多埃及文明的成果,如算术、医学、天文等等,无一不令人赞叹。很多成果都不能让人相信是6000多年前的人们就能掌握的,如开颅手术、行星位置等等。

总之,金字塔就像是上天摆在人们面前的谜书,到处充满了秘密。而这些秘密,也只能等到人类的智慧科技达到较高水平后才能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