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3379200000070

第70章 迷雾重重的宝藏(8)

而且,牧羊人克莱蒙的传说看来是真实可靠的。因为,据住在离夏朗德附近4千米(这与克莱蒙的说法是相吻合的)处的巴罗尼埃小村里的维尔纳太太说:“50年前,我父亲对我讲,山洞里有一条可以通到山岗底下的地道。他曾在地道里看见过一座很高的大厅,像教堂一样,四周有一百个凳子。这个地下工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可以通过夏朗德城的柄特伊。”维尔纳太太所讲的这些与克莱蒙所看到的一切都惊人地相似,但奇怪的是维尔纳太太从未听说过克莱蒙的传说。这也许表明,已经不只一个人进入过这条地下通道。另外,据当地传说,圣索菲尔修道院当年曾筑有一条20千米长的地下通道,可以直达夏朗德城的南特伊修道院。因此,如果这个神秘的地下通道网确实像牧羊人克莱蒙所讲的那样,那么夏朗德修道院的财宝,尤其是那些体积大且价值昂贵的财宝和圣物珍品,像金盘子、枚形大烛台、餐器,很可能藏在那里,那里不但安全,而且易于保护。

夏朗德有一群孩子在玩捉迷藏游戏时,在佩里隆家所在地区的一幢老房子下面发现过一条地道。孩子们非常好奇,他们偷偷溜进地道中,借着手电筒的亮光,没走多久就发现远处有一个带三个跨度的拱顶大厅,里面还有一个石头祭台。它很可能是一座地下教堂。修地下教堂的目的何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完全是出于一种宗教虔诚,是想表明不但在地上,而且在地下人们都供奉上帝;有的人认为这一看法不符合实际,小教堂也许是一种标志,很可能是指明财宝藏于何处的标志。从这个被认为是地下小教堂大厅伸延出去的地道已经有三分之一地方被塌下来的土所填满。

据那幢房子主人的一个孙子说,他小时候曾跟着父亲在这条没完没了的地道中走了一两千米,直到夏朗德河边附近时才发现地道早已被填塞。他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过去有一些人也曾进入过这个地道,他们很可能发现了一笔财宝,但在挖掘时,由于误触了机关而使地道塌方,结果人财两空。

许多人都相信这一看法,慕名来此,想进入地道看看。遗憾的是,这块地方的主人G太太虽然承认确实有过这样的发现,但就是不同意让人发掘,甚至拒绝考古工作者进入这里的地道,致使研究这一地道的工作停顿了下来。当地人还说,有一条从一个谷仓底下开始的地道可通到圣索菲尔修道院及其四周附属的八座教堂。这条地道在朝G太大的房子方向另有一条小道可通往一座地下小教堂,从那里又可以继续通往巴罗尼埃村附近的一个山洞。在这个山洞里还有一个进口,可直达一座地下大教堂,在大小教堂底下还有一些地道通往神秘的地方,在这里藏着巨额财宝。总之,在这座布满着迷宫般的地下网道和大小教堂的古城夏朗德,有着足以勾起世人凭吊之情的断垣残壁,有着让人激动不已的珍宝、圣物,也有着令人神思遐想的栩栩如生的传说,还有古老的文化和风情。那么,在夏朗德人脚下仍然沉睡着祖宗们留下来的难以估价的珍宝吗?

尚未完全破译的海盗拉比斯藏宝密码

导言:一个海盗为了让人记住他,竟留下了密码宝藏图,人们为了海盗的宝藏正在浪费着大脑里的宝藏。1730年7月7日下午5时,在法国某地断头台前,一个人正拼命推开行刑队员套向他脖子的绞索,向蜂拥围观的人群扔出一卷羊皮纸,并大声吼道:“我的财宝属于能读懂它的人!”

这个人就是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大海盗,世界珍宝谜案史上的著名人物——拉比斯。拉比斯真名叫奥里维尔·勒·瓦瑟,是最显赫的一个人物。1716-1730年,他在印度洋和东北海上横行了14年,共劫夺了5吨黄金,600吨白银,还有几颗钻石及各类珍稀宝贝。其间,在1721年4月,他与英国海盗沆瀣一气,劫夺了在印度洋波旁岛圣坦尼港湾躲避风雨的葡萄牙船只“卡普圣母”号,抢走了船上价值300亿旧法郎的金银珠宝,并把这艘船装饰一番,改名为“胜利号”。

1722年,当法国海军将领居埃·特鲁安在波旁岛附近打败了英国海军,控制了印度洋海域时,法国国王发布了大赦令。大多数海盗借此机会洗手不干,改过自新了,唯独拉比斯等少数海盗隐藏起来窥测时机。拉比斯劫来的财宝,也就在这时被他藏匿于写在羊皮纸上的密码信上。至于那些藏宝人,则被拉比斯以各种手段灭口了。

然而,拉比斯劫来的财宝并不能使他不被绞死,只是给后人留下了难解的珍宝之谜,让人去破解。

这封写在羊皮纸上的密码信,如今珍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这卷神秘的密码信,一共画有十七排稀奇古怪的图形,每一图形代表一个密码。作家夏尔·德·拉隆锡埃尔等人,都曾发表过他们译出的密件,但译文意思太晦涩难懂,如天书一般,所以按字面逐字逐句翻译肯定是不行的。1949年英国探险家瑞吉纳·克鲁瑟韦金斯得到了一份密码影印件。对十七排图形做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经过28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十六排密码,但对其中第十二排图形却仍未找到答案,所以到他去世也未能破解此谜。

根据拉比斯一伙海盗经常出没的地方推测,拉比斯的这笔巨宝除藏于塞舌尔岛外,还可能在毛里斯岛(又称法兰西岛)、波旁岛、马埃岛、弗里卡特岛,有许多藏宝都是根据破译出来的密码在那里找到的。而且据传说,法国海盗贝·德莱斯坦可能是了解拉比斯秘密藏宝的最后一个知情人,他的一份遗嘱、三封信和两份说明书,都涉及到拉比斯藏宝秘密。这份材料目前被法国“寻找藏宝国际俱乐部”所掌握。探宝专家认为,在德莱斯坦所了解的财宝中,有一些便是拉比斯的藏宝。

20世纪初,在法兰西岛的一座住宅里,有人在砍倒一棵大树后,在树根下发现了一块署名卡隆·德·布拉吉尔的大理石板。石板上写着:“我的财宝就在这里。您有一棵树,在西北六法尺深处,您将看到一个铁球。从铁球朝西北笔直走去,在十六法尺处,您将碰到一块石头,石头的深度与我的财宝入口处相同。往西南走三十法尺,您将看到在六法尺深处有一块铜板……”寻宝者按照这些奇特的提示,果真找到了一块写有密码的铜板,遗憾的是没有人能译出密码,人们只好把铜板运往欧洲请人翻译密码,不料这块铜板在途中却意外地丢失了。

自1730年拉比斯被绞死至今,寻宝者们对拉比斯藏宝密码苦思苦想,绞尽脑汁地加以钻研探索,无疑这一切都使这件事更加充满神秘色彩,给人们带来无穷的诱惑力。总之,谁要能破译拉比斯藏宝密码,就能得到那笔巨大的财富。但要识破第十二排密码并非易事,要想破译这排密码不仅要凭广博的知识,超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还要靠运气。

“红色处女军”的藏宝地

导言:这是属于女人的传奇,不要以为只有男人能当强盗。既然是强盗就可能有财宝,这个娘子军也留下了未解之谜。“红色处女军”是公元8世纪捷克斯洛伐克一支遐迩闻名的娘子军,其主要人员都是尚未结婚的处女,她们的首领是威震朝野的维拉尼·普拉斯妲。普拉斯妲是捷克斯洛伐克中世纪早期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有人说,普拉斯妲是一名叛逆,她“作恶多端”,是一个女妖,她诱使青年女子去犯法;也有人对她敬佩不已,称她为女中豪杰。据历史记载,她仪容娇艳万分,天资聪颖明慧,而且练就了一身过人武艺,但她极端憎恶男人。有的历史学家猜测,普拉斯妲可能从小受到父亲的虐待,在尚未成年被男人凌辱过,所以她一直深深痛恨男人。

普拉斯妲的这些品质引起了当时捷克女王利比莎的青睐。利比莎女王是布拉格的创建人,她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巾帼英雄。她创建了一支包括妇女在内的军队,她骁勇善战,曾打败过不少敌人。她后来虽然嫁给了波希米拉公国的公爵普热梅希拉,但始终保持着桀骜不驯的独立性格,这一点与普拉斯妲的性格完全一致。

女王很器重普拉斯妲,便任命普拉斯妲为皇家卫队队长。这支卫队完全由清一色的年轻女子组成,它负责保卫女王和皇宫的安全,普拉斯妲兢兢业业为女王服务,与女王结下了很深的感情。

利比莎女王去世后,普拉斯妲深感悲痛,她不愿意再为国王普热梅希拉公爵效劳。她率领自己手下的女兵来到捷克北部的维多夫莱山。从此,她占山为王,开始了她传奇般的生涯。普热梅希拉公爵曾派一名使臣到维多夫莱山区,试图迫使普拉斯妲就范,结果,年轻的叛逆姑娘却把这名使臣阉割以后轰了回去。普拉斯妲的这一大胆举动吸引了周围地区许多年轻的姑娘,一批批年轻的女子不堪忍受男人的欺压,陆续投奔了普拉斯妲。没过多久,普拉斯妲手下就有了一支真正的部队,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红色处女军”。

这支军队人数最多时有上千人。为了保证部队的给养,普拉斯妲率领军队离开了贫瘠的维多夫莱山,在迪尔文城堡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大本营。她率领自己的娘子军四处打家劫舍,征收捐税,推行自己的法律。这些法律大部分是针对男人的。据说,为了明确表示她对男人的憎恨,她有时会带着几名女兵,手持利剑和盾牌,赤身裸体地去市镇游逛,如果哪个男人胆敢朝她们看一眼,那他就必死无疑。

普拉斯妲在她自己统治的地区行使着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她推行一套自己的法律政策,根据编年史学家的记载,可以列举出以下几条:

男人不许佩带武器,不许习武,否则处以死刑。

男人必须种地,做买卖经商,做饭,缝补衣服,干所有女人不愿干的家务活;女人的职责则是打仗。

男人骑马,双腿必须悬垂在坐骑左侧,违者处以死刑。

女人有权选择丈夫,任何拒绝女人选择的男人都将处以死刑。

这些古怪的法律对男人的要求十分苛刻,这触怒了国王。国王认为普拉斯妲做得太过分了。也确实如此,普拉斯妲以女人欺压男人来对抗男人欺压女人,这不但违反了男女应该平等的信条,也激起了当地男人的反抗。在这种情势下,国王普热梅希拉派遣大军围剿普拉斯妲。一开始国王过于自信,认为大军一到,普拉斯妲必定望风而逃,但普拉斯妲几次巧妙地诱使国王军队上钩,使国王军队大败而归。后来国王亲自率领部队对维多夫莱山区进行了突然袭击,杀死了一百多名桀骜不驯的处女军战士。在迪尔文城堡的普拉斯妲闻讯后,亲手扼死十几名俘虏,并率领自己的女兵进行了殊死抵抗。据说,普拉斯妲最后扔下了手中的盾牌,脱光了身上的衣服,仅仅拿着一把利剑,赤身裸体地对皇家部队进行了拼杀。最后,城堡中所有的处女军战士统统被杀死在战场上,没有一个逃命投降的。

在这悲壮的结局出现之前,普拉斯妲已预先在迪尔文城堡把她部队的财宝埋藏了起来。这笔财宝主要有金币、银币以及处女军战士不愿佩戴的大批首饰,数量极为可观。十几个世纪以来,这笔财宝始终没有被找到。据认为这笔财宝肯定被埋藏在捷克的一个什么地方,很多寻宝者正以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勘查这笔巨宝,但至今仍没有结果。

**宝藏隐藏何处

导言:希特勒不仅仅是个战争狂人,更是个强盗,他的抢劫是用了军队这个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被侵略国的财宝大肆抢掠,贪得无厌。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曾向他的部下指示:“你一发现有什么东西可能是德国人民所需要的,就必须像警犬一样追逐,一定要把它弄到手……送到德国。”**德国每占领一个国家,它的财政人员马上便夺取这个国家的黄金和外国证券、外汇等,接着还向这些国家征收数目惊人的“占领费”。到战争结束时,单单“战领费”的收入就有600亿马克(约合150亿美元)。德国***还用种种理由迫使被占领国支付“罚金”、“贡金”。据美国战略调查处的统计,此项费用共榨取金额达1040亿马克(约合260亿美元)。

希特勒政府在征服波兰后,戈林下令掠夺波兰文物。半年后,他得到这样的报告:这个国家的几乎全部文物都已经被接收了。据德国官方的一份秘密报告表明,到1944年7月止,从西欧运到德国的文物共装了137辆铁路货车,计有4174箱,21万件,单单绘画就有10890幅,其中不乏名家杰作。**头目们借机扩充‘私人’收藏,仅戈林一个人所收藏的文物,据他自己估计就达5000万德国马克。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博物馆”,有5000幅世界名画,16万件珠宝镶嵌的宝物,2400多件古代名贵家具,其中1500件属于世界稀宝。上面的财宝都是有案可查的,那些不在案的恐怕没有人搞得清楚。

**分子掠夺的大宗财富,经过瓜分形成了令人垂涎的八大宝藏,即希特勒金库、隆美尔藏宝、墨索里尼东林宝藏、勒色林财宝、福斯希加潜艇藏宝以及南太罗的三处宝藏。*****灭亡后,人们只见到极小一部分。1945年4月20日,戈林离开希特勒,坐着他的装甲“梅塞施密特”汽车飞快地开往巴伐利亚——他认为安全的地方,后面紧跟着装满财宝的卡车护送队。最后一批在运送途中被美国部队截获,其中有27箱绝了版的书,4箱贵重玻璃器皿,8箱金银器,无价的东方地毯等。希特勒自杀后,在其住宅里发现了一些油画和为数不多的资金。**大量财宝藏在什么地方呢?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