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3527800000019

第19章 国破桥在(2)

卢沟桥人民的抗争

八年间,日本人在卢沟桥究竟杀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谁也说不清。对这些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侵略者,卢沟桥民众恨之入骨,一直与之进行斗争。

1942年的一天,郑福来的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背着一筐老玉米。一个日本军官把他拦下:“你的愿意我们打赢还是八路打赢?”郑福来父亲说:“你说的意思我听不懂。”军官旁边的翻译急了:“太君在问你愿意谁打赢?”郑福来父亲说:“你会说鬼子话,你跟他说吧!”军官问怎么回事,翻译说:“他的不敢说!”军官恶狠狠地说:“我们打赢了全饿死你们,打败了全杀死你们,鸡犬不留!”说罢,用皮靴狠狠踹了一下箩筐,喊“开路开路”。

“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我父亲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郑福来说,在大人们的影响下,他和小伙伴偷偷跑到日本侵华军官的墓前拉屎撒尿,掏出粉笔头,在墓台上写“打倒小日本”。“我们不怕,还很自豪!”

郑福来听说过一件事:1942年夏天,在卢沟桥,一个拉洋车的小伙子碰到两个日本兵。他们满嘴酒气上了车,用脚踹小伙子的后背,意思是快点跑。小伙子不动声色,拉着他们跑起来,跑到河岸坡边,趁俩鬼子不备,猛一转车把,一撒手,车子冲下坡,冲进河里。小伙子机灵地逃走了。车行老板听说此事后,不仅没让小伙子赔车,还请他吃饭表示敬意。

当年,卢沟桥一带的居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石狮戏鬼子的传说:一个叫中村的鬼子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上老百姓家闹事。一个除夕夜,中村酒后又去砸居民的门。连砸几扇门,都没人开。酒劲上来,中村脚下一滑,脑门撞在门框上,起了一个大包。他捂着脑门东倒西歪地走上了卢沟桥,迎面看见桥头的大石狮,迷迷糊糊以为是个人,挥起拳头就打,打得双手皮破血流。正是夜深人静时分,中村定睛一看,桥上的大小石狮全活了,一只一只地从望柱上跑下来,把他围在当中,戏耍他。惊吓之下,中村酒醒了大半,转身想跑。说时迟,那时快,四面八方的狮子一拥而上,把他扑倒在地,有的小狮子趴到他肩上咬他耳朵。中村晕过去了。后来,换岗的鬼子兵发现了他,才把他架回驻地。第二天一早,中村醒了,看见床头有个黑影,吓得大叫:“狮子,快走开!”床头的人赶紧解释:“太君,我是翻译,不是狮子!您昨晚喝醉了,看花眼了吧?”中村眼神惊恐:“不不,我亲眼见到的,是狮子!”

人们感叹:连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也不甘心当亡国奴呀。

“卢沟桥沦陷后老百姓受苦受难八年,不屈不挠地抗争了八年,日本侵略者也提心吊胆了八年。”郑福来说,当地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昨天把日伪军的炮楼给端了,今天把某个据点的鬼子给杀了,鬼子和伪军整天站在高处大吼大叫,给自己壮胆。

张自忠的自我救赎

撤离平津之后,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后来其大部奉令编组成第三十三集团军,官兵继续在抗日战场拼杀。

1937年9月,吉星文升任三十七师一一○旅旅长,开赴津浦线作战,后转战于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屡立战功,获颁“云麾”“忠勤”等勋章。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卢沟桥,凭吊当年牺牲的官兵,禁不住泪流满面,提笔写下“莫作儿女态,要效易水寒”。

1938年,伤愈的金振中返回部队,任三十三集团军一七九师六七三旅副旅长兼一○六五团团长,参加了汉口大会战。

而原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则走过了一条从被疑为汉奸到民族英雄的坎坷路。

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受宋哲元命同日本华北驻屯军代表谈判,曾两次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退守保定时,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与敌周旋。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泪了,他对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果然,张自忠很快就成了众矢之的,“舆论界对其攻击尤力,大有‘国人皆曰可杀’之概”。当时,全国各大报刊都斥责他“卖国变节”,一律称之为“张逆自忠”。

一片痛骂声中,张自忠始终缄默。及至日军要求他通电反蒋,他断然拒绝,称病躲进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

在几次尝试离开都失败后,1937年9月3日,张自忠在美国商人福开森及英国使馆的帮助下,辗转抵达天津,躲进位于英租界的朋友家中。随后,他换乘英国轮船到青岛,转道济南赴南京。

在济南时,张自忠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拘押,韩复榘叫来秦德纯,另派一位大员,一同押解张自忠去南京候审。在韩复榘看来,张自忠的确是汉奸,必须惩办。

张自忠被押上火车时,京沪各大报纸皆发电讯,报道“张逆自忠今日解京讯办”,连车次也做了详报。火车一进徐州站,秦德纯发现一些愤怒的学生跑过来,急忙让张自忠躲到厕所里,张自忠自问无愧,不肯,被秦德纯推了进去,随手把门锁上。学生冲上车,嚷着要抓“汉奸张自忠”,秦德纯颇费一番口舌,才把他们请下火车。

这件事对张自忠刺激极大。他明白,要想自证清白,只有“粉身碎骨,以事实曲直于天下”。

到了南京,张自忠见到蒋介石。蒋让他放宽心,好好休养。张自忠大为感动,在解除拘押回寓所的路上,他含泪对秦德纯说:“如果委员长令我回部队,我一定誓死以报领袖,誓死以报国家。”

1938年,张自忠代理由原三十八师扩编而成的五十九军军长。归队当天,张自忠再次落泪,对同样身背汉奸恶名的老部下说:“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1938年3月,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部一昼夜强行军向号称“铁军”的日本第五师团右侧翼发起攻击。日本被迫放弃正面攻城,转而对五十九军作战。战至16日,第五战区认为五十九军伤亡过重,建议撤退,但张自忠坚持作战,拼杀到17日凌晨,攻克日军全部主阵地。

29日,五十九军又以强行军回返临沂,30日发动反攻,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丢弃了大衣和手杖,落荒逃命。临沂大捷揭开了随后台儿庄大捷的序幕。

1938年10月,张自忠因功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5月,随枣会战开始,张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

8月,蒋介石召张自忠赴重庆述职。在重庆停留期间,他多次和冯玉祥对坐畅谈。离开重庆前,他向冯玉祥辞行。走出冯宅没多远,他停住脚步,转身回到屋内,重重地给冯玉祥磕了个头:“我这一生是先生培植了我,我活着要一心一意地为国尽忠,像个人,像个军人,不辜负你培植我这一生;我死了也要像个鬼,像个忠魂,不会辱没先生练兵带兵的英名!”

12月,张自忠率部歼敌4500余人,取得襄东大捷。此后,张自忠被日军冠以“活关公”称号。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进而犯我陪都重庆,集结30万大军进攻湖北枣阳、宜城,发动枣宜会战。5月1日,49岁的张自忠率部出战前,写下告所属各部将官书:“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7日,张自忠率总部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共约3000人,东渡襄河抗敌重兵。本来,作为中将总司令,张自忠没必要冒险亲率小股部队渡河作战,但他不顾部下再三劝说,执意前往。临行前,他写信给原二十九军同僚、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称“无论做好做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渡河后,经七八天苦战,张自忠部严重减员,粮弹短缺,5月16日,被数倍于己的日寇围困在宜城南瓜店。日军以飞机和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我军阵地变成一片火海。

中午,张自忠左臂中弹,但他坚持给第五战区司令部写完最后一份报告。他告诉副官:“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下午三点,张自忠腰部中弹,胸部被炮弹片洞穿,只能卧地指挥。

日军蜂拥而来,张自忠又中三弹,却猛然站起。日军《二三一联队史》记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冲到距这个高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13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官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刻,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一心赴死的张自忠,以死完成了自我证明与救赎。

张自忠牺牲后,日军感佩其忠勇,列队脱帽向遗体敬军礼,并厚葬之,坟头立一木牌,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后我三十八师敢死队夺回将军遗体,灵柩运抵重庆。国民政府追授张自忠陆军二级上将衔,特予国葬。毛主席题写挽词:尽忠报国。

卢沟桥,可歌可泣故事的起点

张自忠墓立于重庆梅花山麓的那天是1940年7月7日,“七七事变”三周年纪念日。这正是一个隐喻——作为抗战期间国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张自忠是二十九军官兵的代表,卢沟桥的烽火引燃了全民族抗战;张自忠也是那一代中国军人的代表,卢沟桥精神激励着他们的浴血奋战。

国破桥在。壮哉,卢沟桥,它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那一代人所有可歌可泣故事的起点。卢沟桥精神,首先体现在城市地理的名称上。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张自忠,北平市政府颁令,将铁狮子胡同改为张自忠路。天津、上海和武汉也先后命名了张自忠路。北平市政府还将南河沿大街改为佟麟阁路,将北沟沿改为赵登禹路。

从此,殉国的三位原二十九军将领,名字刻在街名牌上,也刻入老百姓的记忆中。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平之后,不用中央领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北平政府命名的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名称得以沿用至今。

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签发了烈士证书。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绩得到新政权认可。

2014年9月3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以及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宛平城、卢沟桥入选抗战遗址名录,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入选抗日英烈名录。

国渐强,桥仍在。石狮含笑,告慰忠灵,抖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