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3527800000025

第25章 桥载中国魂,睡狮今已醒(2)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就是要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就是要缅怀为追求和平正义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们,告慰在那场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我们永远缅怀他们、铭记他们。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七十年的今天,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这是对“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说法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总结。

卢沟桥精神,正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

卢沟桥精神,是对“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记忆的守护,对国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的凝聚,更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的集结号。

“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当年,卢沟桥上的狮子们醒了;今天,卢沟桥上的狮子们更美了。

200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对永定河进行生态修复,再造水景,建设一条带动西部地区发展、贯穿南北的生态发展带。这一决定被写进“城南行动计划”。2010年2月,包括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在内的永定河“四湖一线”工程启动。

2010年8月底,宛平湖实现蓄水。

“永定河有水了!”很多人掩饰不住惊喜。自打蓄水开始,每有车辆过桥,乘客都忍不住站起来开窗观看。而河两岸的居民一回家就先奔河边,看水位线到什么位置了。“盼了30年了,没想到说蓄水水真就来了!”

2010年11月,卢沟桥下的晓月湖蓄水。湖边建有亲水栈道和平台,岸边浅水湾种植了荷花、蒲草等水生植物,湖水里放养了鲤鱼、草鱼、鲢鱼。这一湖碧水,让“卢沟晓月”景观得以重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览赏月。

2011年6月30日夜,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前夕,宛平城地区夜景照明工程正式启用。夜幕下,金色的灯光勾勒出宛平城城楼的轮廓,古城更显苍劲;晓月湖水倒映出卢沟桥上柔和的蓝色灯光,古桥如一道彩虹横跨永定河之上。城桥灯光,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一派祥和美景。

附近的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漫步卢沟桥上。桥上的狮子们与人们一起看景。灯光下,狮子们熠熠生辉,别具韵味。

狮子们身边的美景,如今仍在升华。

为了提炼卢沟桥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这一地区的整体形象和示范价值,丰台区正着力打造以卢沟桥、宛平城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新区。

不远的将来,在红色文化旅游新区有厚重底蕴且融入现代元素的人文环境烘托下,卢沟桥上的狮子们,将愈发显出其时代意义:它们,代表的正是新时代的国家形象——“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中国是和平的狮子。“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2014年3月,习近平在德国柏林发表重要演讲时说。在演讲中,习近平强调,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是可亲的狮子。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朝核问题竭力调解,为巴以问题穿梭外交,为叙利亚问题邀请反对派与政府代表等,积极投入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护航索马里、维和非洲、积极参与国际联合军演等,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的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力图让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中国是文明的狮子。“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触互鉴而形成的文明。”2014年3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如此表示。他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样的说法体现了中国的善意、开放和包容,以及全面融入世界文明大家庭的姿态。

一只醒来的“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带给世界的不是颤抖,而是梦想。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而“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意象,自然而然地与卢沟桥勾连在一起。

卢沟桥上的狮子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它们身上凝聚的卢沟桥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中国梦的一个支点。

一如当年,卢沟桥,托载起中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