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3537700000045

第45章 中国古代宫城出现于龙山时代

李德方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宫城即在古国都邑内为王者的宫、庙等建筑群所修筑的城,它是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一定阶段的产物,并被视作古国政治中枢。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宫城始筑于史前时代晚期,而这一记载又为近年来新的考古发现所印证。本文依据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考古资料,阐述中国古代宫城出现于龙山时代。

史籍记载,在夏代之前的鲧的时期始筑宫城。《初学记》卷二十四引《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孟子·公子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管子》:“内之为城,外之为郭。”可证鲧筑之城为内城外郭式,即大的郭城之中又筑小城,此小城(内城)为君王所居之“城”亦即宫城。

考古资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发展阶段,内城外郭式的城邑尚未出现,因为仰韶文化阶段仅出现少量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单城垣古城,例如郑州西山古城便是一座距今4800年至5300年的单城垣古城[1]。到了仰韶之后的龙山时代,流行平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方形的单城垣古城,但在龙山文化古城群中则出现了少量与鲧筑之城郭相似的城,这便是具有独立宫殿区存在的陶寺早期古城、具有内外城垣结构的藤花落古城和大城之中又有小城的新砦古城。

陶寺早期古城位于山西襄汾县城东北6.5公里的汾河东岸,它是龙山文化的一座大型城址。陶寺早期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垣夯筑,其东、西城垣残存墙体厚度4至8米。城内东南部有一片相对独立的宫殿区,宫殿区的核心建筑区面积约5万平方米。这片核心建筑区之东有一片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无建造区,南边以陶寺早期古城的城垣为界,西边以大南沟为界,北边有空白隔离带与普通居住区分开。这一宫殿区虽独立存在,但其外围未见城垣建筑[2]。何驽先生在论及陶寺古城的宫殿区时指出:“陶寺城址当权者在维护宫殿区控制能力方面已经成熟,达到了早期国家政治力量的水准。但是,陶寺宫殿区的空白隔离带还没有发展到宫城城墙阶段,更多的是观念或象征意义上的边界,表明陶寺城址内部的阶级矛盾冲突尚未尖锐到必须用高墙深堑来保护的地步。在宫殿区隔离带表达阻碍和庄严象征意义的认识上,也处于原始水平[3]”。笔者赞同何驽先生的这一认识,并认为陶寺早期古城之内独立的宫殿代表了中国古代宫城的萌芽状态。

如果说陶寺早期古城的宫殿区尚不属于具有严格意义的宫城,或言其仅只为古代宫城的雏形,那么在距今4300年左右修筑的藤花落古城则已出现宫城。

藤花落古城位于苏北连云港市,该城具有内城和外城双城垣结构,城垣均修筑于海岱龙山文化偏早阶段。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435米,东西宽325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城墙墙体宽21至25米,由堆筑和版筑相结合的方法修筑;护城壕沟环绕在城墙之外,宽7.5-8米;南城门开在南墙中部,门宽10米,门道内侧设有门坎并发现有竖立木栅栏的柱洞。内城位于外城之内的南半部,平面近圆角正方形,南北长207至209米,东西宽190至200米,可以说是一座边长200米、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方城;内城墙的墙体宽14米,主要用版筑法夯击而成;内城的南门与外城的南门相对应,另在东墙的偏北处和西墙的偏南处各发掘到门;内城南部的内外城之间还发现了道路及道路两侧的排水设施。内城中分布有第1号和第2号夯土台基及35座房址。房址平面作长方形单间房、双间房、排房、回字形房和圆房等多种形状,其中位于第2号台基中心部位的F26,平面呈回字形,外间面积达100平方米,发掘者推测其应属一座与宗教、祭祀或其他大型活动相关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4]。

从藤花落古城的初步调查发掘结果观察,该城址保存完整,外城之内又有内城,内城中分布有非为一般民居的夯土台基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其内城应为当时某一方国都邑的宫城。藤花落古城的修筑年代约在距今4300年前,它是中国古代早期宫城的范例,并开启了中国古代宫城建筑先河。

迄今为止,黄河中下游地区业已发现20余座龙山时代城址,但这批城址多修筑于龙山文化早中期并于龙山文化晚期废弃,而在龙山文化晚期修筑或使用的城址数量很少。近期在河南省新密市发现一座龙山文化晚期大型城址即新砦古城。

新砦古城位于新密市东南18.6公里的新砦村,夯土城垣始筑于龙山文化晚期末段,至二里头文化早期废弃。新砦古城主要由大城和大城之内的小城组成,另在大城之外又有外壕环绕。大城平面约呈方形,仅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南墙濒临双洎河,大城复原面积约70万平方米。大城西南部为内壕圈占的小城,小城位居整个城址的海拔最高处,“现存西、北和东三面内壕。其中,北内壕东西长约300米,西内壕中部有缺口,应为内城城门所在,东、西内壕的南部遭破坏,长度不明。保守计算内壕所圈占的面积当在6万平方米以上。在中心区中央偏北处,初步查明座落有一座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建造基址,已经清理出部分夯筑墙体、柱洞、红烧土和活动面等重要遗迹”[5]。赵春青先生在论及这座大型建筑基址时指出:“该大型建筑居小城中心偏北处,面积比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的殿堂还要大,很可能是一座宗庙建筑。”[6]新砦古城大城面积达70万平方米,大城之内的小城面积较藤花落古城的内城面积为大,它是迄今为止考古所见的最大的一座龙山文化的具有城郭结构的古城。新砦古城的小城之内又分布有面积比夏都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的殿堂还大的“宗庙建筑”,故此小城应属此都邑之内的宫城。当然,新砦古城的小城周围仅以沟堑环绕。

通过如上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陶寺早期古城、藤花落古城和新砦古城的分述,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宫城出现于龙山时代,并对龙山时代的宫城特征作出如下概括:

1、在龙山文化偏早阶段,古国都邑之内的宫殿区已逐渐从部邑内的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区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宫城雏形。

2、大约始自公元前2300年前后的龙山时代,具有严格意义的宫城出现了,宫城独立于城邑之中或城邑之中的地势较高的地方,宫城的平面形状为不甚规则的方形或长方形,宫城的周围设有夯筑城垣或有沟壕环绕,宫城的面积在5万平方米左右。

3、龙山时代的宫城内分布有大型建筑基址且筑有大型祭祀性建筑。

当然,如上三点特征仅是凭籍迄今为止发现的少量龙山城址而作出的初步认识,而且这些少量的筑有宫城的龙山城址的发掘只是初步进行,宫城的整体布局尚不清晰。另据其他龙山文化城址的材料,诸多龙山文化城址的中区均已发现有夯土基址或大型建筑,例如河南新密古城寨古城、辉县孟庄古城、山东景阳岗古城、茌平县太尉古城等,其城内均发现大片夯土基址或大型廓庑式建筑,而此类建筑亦表明城内分布有宫殿区,而今后的此类宫殿区的外围或可能发现城垣。又据《中国文物报》报道,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的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城之外又发现了面积有“30万平方米左右”的龙山文化晚期大城,但小城与大城的关系则“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中讨论”。[7]这些情况告诉我们,随着龙山文化城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龙山文化宫城的数量定会增多。我们期待着新的龙山文化城郭相继面世并再现城邦林立的古国格局。

[1]国家文物局领队培训班《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发掘》,《文物》1999年7期。

[2]何驽、严志斌、宋建忠《襄汾陶寺城址发掘显现暴力色彩——确认了陶寺早期小城、宫殿区、中期小城内墓地》,《中国文物报》2003年1月31日第一版,总1096期。

[3]何驽《陶寺·中国早期城市化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文物报》2004年9月3日第七版。

[4]林留学等报道《藤花落遗址聚落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2000年6月25日第一版,总816期;林留学、李虎仁《藤花遗址的发掘与思考》,《中国文物报》2000年7月19日第三版,总第826期;李德方等《藤花落遗址与苏北早期文明》,《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5]赵春青等报道《河南新密新砦遗址发现城墙和大型建筑》,《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3日第一版,总1195期。

[6]赵春青《新密新砦城址与夏启之居》,《中原文物》2004年3期。

[7]《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龙山晚期大型城址》;方燕明《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新发现与夏文化研究》,均见《中国文物报》2005年1月28日,总12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