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3537700000046

第46章 抢救大同古城四合院及古街巷

王中一、大同市古都学会会长

大同古城四合院、古街巷,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认识错位,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已经拆毁了约2/3,现仅剩约1/3,已到了抢救刻不容缓的时候,如继续象以前那样搞“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如不加快抢救,继续任其自然倒毁,过不了几年大同古城就被水泥高楼所代替,面目全非,大同古城就变成了现代化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自然就被取消了,大同人再也没有“名城”的骄傲和自豪了,将成为千古遗憾,子孙后代会永远骂我们。

大同古城四合院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约有80%的四合院成了公产,因多年失修,基本上成了危房,居民们强烈要求维修,可市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维修资金。怎么办,为了保护四合院、古街巷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保住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我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四合院、古街巷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宝贵的古建筑文明,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文化特色,是前人留下的历史文明财富。

这几年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说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具有很高的价值。一是古城价值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二是历史地位高,在我国100个历史文化名城中,有近百年以上的建都史,现又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古都名城共有18个,我们大同就是其中的一个,但在中国历代统辖全国的古都名城只有西安、北京、洛阳三个,统辖半个中国的古都名城只有大同、南京、开封、杭州四个。三是知名度高。大同因古城价值高,历史地位高,又是中国的煤都、能源基地,煤的储量、产量、质量都是全国第一,大同是名牌“名城”。大同因有“三高”,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潜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能吸引旅游者、投资者,产生聚集资本效益,进而强化中心地位和发挥区域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再生财富的巨大资源,是发展大同得天独厚的优势,保护大同古城是造福大同人民的战略之举。领导保护“名城”的认识要到位,依照《文物保护法》保护“名城”,是“名城”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名城”居民保护“名城”的意识要增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保护中的作用。四合院、古街巷是历史文化“珍宝”,不是“废物”、“破烂”,不能拆毁、倒毁、舍弃了事。造成大量危房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及时维修,有些古建筑为什么几百年、上千年不毁,依然完好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历代历年经常维修保护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从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只争朝夕”,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抢救保护。

第二,要解决维修资金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集维修资金。如争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给一点,从城市维护费中拿一点,从预算外资金中拿一点,依法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拿一点,国家、集体占用的四合院,谁占用谁按原样维修。居民住的四合院,以优惠价卖给居民,卖房不卖地。优惠的条件是签订协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房屋维修,要按原高度、原形式、原色彩、原古建材料,照原样维修。失去维修条件的,允许按原样翻建、重建,不准改建、扩建,允许室内通水、通电、通暖现代化。文物部门和房产部门协商,有计划地逐年逐街逐院进行维修。可先选一条街进行试点。属于基础设施公用部分,如街巷整修、上下水、通电通气通暖、四合院门楼、院内厕所(近处有公厕的可取消),由政府出资维修。这样做既减轻了政府的经济负担,还保护了历史文化名城,又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一举三得。

第三,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集中体现,要根据《文物保护法》要求,规划部门应尽快编制、出台大同古城保护规则。这对保护古城及四合院、古街巷至关重要。

第四,要动员群众从现在开始,消除四合院、古街巷中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为维修四合院、古街巷扫清障碍。

第五,古城内住房、交通拥挤,根本原因是居住人口太多,解放初古城内居住人口四万多人,现在有十几万人,比解放初增加二倍,再加上商业高度集中,流动人口多,到处违章建筑,形成住房拥挤,交通不畅,环境恶化,今后古城内不准再新建住宅楼、大商场,逐渐向古城外转移一半人口。

第六,组织专业设计和维修队伍,选择制造古建构件的工厂,聘请木雕砖雕石雕匠人,专门从事四合院古建维修任务。

第七,利用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持续不断地宣传《文物保护法》、宣传保护大同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古都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具体方法,做到家喻户晓,使群众明白保护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人人有责,成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四合院、古街巷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