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乾陵文化研究(三)
3561100000076

第76章 浅谈唐代的娱乐活动(2)

传说早在尧舜时期就发明了围棋。到了唐代,围棋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民间围棋活动如火如荼,有些妇女的棋艺,就连当时的“棋待诏”(唐室专门选拔的下棋娱乐的高手)也自叹不如。《集异记》里记载了一则有趣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唐玄宗时期,围棋高手王积薪入蜀避难于山中一户人家。这家只有婆媳二人,日子十分清苦,只能给客人提供水和柴禾,但棋艺超群。书中曰:天刚黑,婆媳两人各自回房关门休息。王积薪睡在房中,辗转翻侧,夜不能眠。忽然听见房内婆婆对媳妇说:“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棋以赌,可乎?”媳妇说:“诺。”王积薪暗自好奇,屋内一片漆黑,没有灯烛,何况婆媳各居东西两个屋子,怎么下棋?“王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维。将近四更,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天亮后,王积薪向婆媳请教棋艺。老夫人说:“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王积薪和老妇人下了一会工夫,老妇人吩咐儿媳:“是子教以常势耳。”媳妇简略地讲述了下围棋的方法,老妇人说:“至此亦无敌于人间矣。”从此,王积薪棋艺无人能比,成为唐代围棋高手。故事是否真实,我们暂且不论,却足以说明围棋在唐代风靡的程度。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侍女弈棋图》,画面上一位穿着艳丽、雍容华贵的妇人,专心致志地下着围棋。这幅绢画,也证明了唐代妇女对围棋的钟爱,反映了围棋活动在唐代广泛流行的动人情景。(四)习武为了保卫江山稳固,御防外敌侵略,唐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军队自身素质的培养。平时就很注重军事训练,训练内容有射箭、骑马、舞枪、弄棍、拳击、举重等等。习武让将士武艺高超,成为军人的娱乐项目,起到娱乐强身的作用,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参加习武活动,带领“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8]。长安二年(702),一代女皇武则天开武举,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军事人才。武举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内容有七项:“一曰射长垛,入中院为上,入次院为次上,入外院为次。二曰骑射,发而并中为上,或中或不中为次上,总不中为次。三曰马枪,三板四板为上,二板为次上,一板及不中为次。四曰步射,射草人中者为次上,虽中而不法,虽法而不中者为次。五曰材貌,以身长六尺以上者为上,以下为次。六曰言语,有神采堪统领者为次上,无者为次。七曰举重,即翘关,率以五次为上第。”武则天选拔骁勇战将,增强了国防力量,保卫了国家安宁,之后这些活动成了军人喜欢的娱乐方式。

由于唐朝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习武活动在民间蔚然成风。农闲时节,他们便积极参与习武活动,既能健身、娱乐,又能被选拔入伍,报效国家。国家招募士兵十分重视武艺,挑选身强力壮、能征善战之人。唐朝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周边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和回纥人,这些民族有的擅长用箭,有的喜欢用刀,有的马不离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悍、勇猛,“随逐水草”,居无定处。习武是他们谋生的需要,当劳作之余、衣食无忧时,他们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提高技艺,锻炼身体,把习武看作是一场令人开心的娱乐活动。(五)郊游郊游是古代健身娱乐活动之一,很早以前就受到人们喜爱。唐代郊游之风盛行,春天是上层社会娱乐消遣、外出游玩的好日子,同样也是平民百姓的吉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百花齐放、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春天吸引着无数游人。走在温暖的阳光下,人们心旷神怡,烦恼和痛苦一扫而光。树林、山野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他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景,贪婪地吮吸着田野中的新鲜空气,娱乐健身一举两得。特别是妇女们成群结队,外出踏青,追逐打闹,笑声不绝,引人注目,增添了欢乐热闹的气氛。杜甫的《丽人行》中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牧的《长安杂题长句》中说:“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施肩吾的《少妇游春词》也写道:“簪锦攒花斗胜游,万人行处最风流。”妇女游玩的动人场面浮现眼前。唐人春游的美好场景,触发了诗人们的灵感,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就这样从作者的笔下油然而生,传诵千古。

登高与郊游关系密切,成为唐代民间的重要习俗。重阳节人们登高远望,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便有了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唱。

唐代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除了前面所说之外,还有荡秋千、拔河、放风筝、竞渡等等,人们用这些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充实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从中得到意外收获。

二娱乐活动风靡的原因唐朝经济不断发展,外来入侵较少,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到处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人们已不满足酒足饭饱的物质生活,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娱乐是人类特有的天性,在各种各样的娱乐中,人们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陶冶自己的性情,展现自己的才华,更好地表现出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一)社会环境的因素唐朝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促进手工业、交通业和商业的兴旺发达,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前,国库充盈,百姓富裕,物质生活稳定,很多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娱乐消遣。

手工业的发展为娱乐活动提供了众多的器材,如马球、球杖、球衣、马身上的装饰品等等;交通业和商业的繁荣,为娱乐活动的广泛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之唐朝政治开明,皇帝的积极倡导和亲身参与,促进了娱乐活动的开展,开辟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空间。

(二)自身需要的因素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自古以来,人们视健康为最大的幸福。唐代也不例外。

上自皇帝,下自显赫贵族,竟然有不少人服食所谓的“金丹”,以求长生不老,以至于中毒身亡,这种荒唐举动反映了唐代人们对长寿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惜的一种普遍社会心态。娱乐成了人们健身延年的最佳选择。通过打球、畋猎、郊游等娱乐活动,人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锻炼了身体,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许多着名医学家提出了“运动健身”思想,必然对娱乐活动的广泛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军事战争的因素唐代社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战事也时有发生。那时人们作战主要采取手拿兵器近距离格斗的方式,这就要求军队募集大量身体健壮、武艺非凡之士。这些战士除了参加正规的军事训练,平时的娱乐活动成了他们练武的手段和方式。击球运动,人数多、技艺高,竞争性强,运动健将挥鞭跃马,你追我赶,好像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拔河运动,两队参赛者不愿认输,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胜利;畋猎、角抵、投石、射箭等等娱乐活动,让将士们在娱乐之余,锻炼身体,提高武艺,为战争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周边关系的因素唐帝国繁荣昌盛、疆域辽阔,处理好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尤为重要。唐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怀柔政策,安定了本土,改善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拔河、下棋、击球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加深了唐朝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如开元二十五年(737),新罗国王去世,唐玄宗特意派围棋高手前去吊唁,交流棋艺,赢得了新罗对唐朝的友谊。景龙三年(709),唐中宗亲自组织的那场击球比赛,让和亲活动在融洽、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汉蕃关系更加密切。

三娱乐活动的发展和意义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它处于辉煌的封建盛世,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中外交流十分频繁,民族融合史无前例,因而人们对娱乐活动达到热衷甚至迷恋的地步,出现了娱乐活动开展的热潮。娱乐活动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同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娱乐活动生命力极强,它的生存、发展几乎贯穿于唐代始终。

畋猎、击球等娱乐活动在唐代初期就已兴起并初步发展,主要流行于皇室和上层社会;盛唐时期娱乐活动达到高潮,项目多,规模大,广泛的民间娱乐活动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到了中唐和晚唐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不安,内乱不断,但娱乐活动并未终止。“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避难时还忘不了下棋;河南副元帅李光弼作战之余,仍驰骋球场。

唐代娱乐活动是当时社会需要的产物。人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努力寻求精神食粮。人们渴望身体健康,精神充实;渴望关系和谐,相处融洽;渴望社会稳定,和平共处等等,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可以通过娱乐活动得以实现。因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也为唐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注释:

[1]《封氏闻见记(校注)》卷6,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33页。

[2]《唐语林校正》卷7,中华书局1987年,页633。

[3]《资治通鉴新注》卷266,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9000。

[4]《资治通鉴新注》卷253,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8570。

[5]《资治通鉴新注》卷189,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6217。

[6]《资治通鉴新注》卷196,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6490、6491、6492。

[7]《旧唐书》卷6《巢王元吉传》,中华书局1975年,页2420。

[8]《资治通鉴新注》卷192,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页6316。

[作者:陈晔,女,陕西乾陵博物馆文博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