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5379000000040

第40章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13)

二、宁夏文化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区历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特色浓厚,同时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宁夏文化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7月国务院下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将文化会展等九大产业作为重点文化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我区也下发了37条《关于加快宁夏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由于我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少、对周边省区的辐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文化产业总量规模较小,集中度、关联度不高,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不强。

文化会展业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文化会展业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

在银川市的三家展览场馆中,1958年成立的宁夏展览馆,属文化厅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差额拨款,展览馆现场馆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2008年成立的银川文化城属于国有独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银川国际会展中心隶属于银川市商务局,实行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方式。三家场馆在办展过程中,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宁夏展览馆建成时间较长,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银川文化城企业盈利较少;国际会展中心承接展览的服务水平、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但总体来说会展业普遍存在高素质会展人才匮乏、同类主题会展重复办展、会展服务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需要下工夫解决。

(一)提升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引进专业会展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展业已成为一个多功能、多元化、高端的服务产业,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纵观全国会展业较为发达地区和周边西部省区,都存在会展人才匮乏的问题。

会展业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专业的会议或展会组织者人才,包括策划、现场管理、招展招商人才;第二层是场馆管理人才和参展商方面的会展人才;第三层是服务人才,如翻译、物流、广告、旅游、饭店和搭建人才等。目前较为紧缺的是前两类人才,即熟悉行业情况、擅长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专业会展策划和营销人才。人才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区从事会展专业的人才屈指可数,据银川国际会展中心资料显示,我区会展人才缺口达90%以上。缺乏人才,就难以打造出影响深远、知名度高的会展,也会成为会展业繁荣发展的一大瓶颈。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加强会展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会展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支持我区高等院校因地制宜开设会展专业,鼓励社会培训机构针对市场需求举办专题培训班或讲座;会展企业通过请专家授课或送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高校、社会、企业三者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为全区会展行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二)政府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目前我区尚未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管理和指导会展行业工作的会展领导小组或会展办公室,举办的大部分展会也是临时组织机构,活动结束后机构也随之解散。像上海、广州、南京、成都、西安等会展业较发达城市就成立了由政府牵头的行业主管部门,申办国家级展览会,还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其次,我区尚未出台有关会展业发展的规划和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立项、审批、监管、扶持发展等法规或行政规章,导致会展的举办、监管、协调等各方职责、权利、义务不明确,展会活动还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最后,我区虽然相继成立了区级和市级会展行业协会,但在促进信息交流共享、加强业内协调、开展行业诚信建设、规范行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有限,还不能履行展会技术数据统计、制定行业准入规范、推行行业服务标准等职责。

所以在我区会展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的职能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通过建成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会展业发展协调小组,研究决定会展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和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确定专人负责在重大会展活动中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积极组织、参与申办重大会展活动来宁夏举行。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行业规划、行业标准、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并对政策执行进行监督;对接待、展场、安全保卫、交通等实行程序化、科学化管理;减少项目审批程序,减少对会展企业的各项收费;争取政府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行业协会一方面要协助政府管理会展市场,开展企业资质认证、展会等级认证、会展服务评估,加强行业自律,反对不正当竞争,并提供优质行业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对内对外联络合作,扩大展览信息的发布,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会展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会展业发展的日益成熟,政府的职能作用发挥应反映在规范法律法规、完善政策环境,为会展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

(三)会展业发展要树立品牌意识

我区会展业商业化运作才初步形成,举办了四届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节在全国还未形成较大影响,品牌展会的培育还需要积累。我们的展会还停留在展览、展销层面,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导致只图展会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结果,参展商良莠不齐,鱼龙混珠,这都不利于展会品牌的培育。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一批内容明确、特色鲜明、主题突出、专业性强、招展招商定位准确、具有较强行业号召力和生命力的品牌展会。对我区目前举办的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较大影响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展会、回商大会等展会要加强扶持,提升规模和档次,将其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品牌展会;积极保护和培育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宁夏国际煤炭与能源产业博览会、西部民歌花儿会等中小型展会,鼓励其拓展市场,优化升级,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区域性名牌展会;依托我区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羊绒生产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五优一新”产业中的高新技术成果,高起点策划和打造一批自主品牌展会。在培育以上展会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参展商的资质和诚信度进行考察,更要为参展商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会展条件。高质量的展会服务和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也是品牌会展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改善会展业发展硬件设施条件

虽然近几年银川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但会展业发展的条件仍较为薄弱,餐饮、住宿、交通、旅游景点等难以满足会展需要。以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为例,会展中心周边的酒店、餐饮、会议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展馆内没有会议室,严重影响了会展中心功能的发挥,另外截至目前会展中心还未交付验收,部分设施仍在调试过程中。在宁洽会期间,来宾总人数超过6000人,因接待条件薄弱,在会展期间开会难、吃饭难、住宿难等诸多问题,给参会人员带来了不便,这都对今后会展业的发展不利。因此要加强相关行业合作,鼓励与会展业相关的物流、餐饮、旅游、运输、广告、报刊、礼品、保险、通讯等行业发挥各自优势,延长会展产业链,形成互动共赢的发展格局。加强会展场馆相关设施建设,优化周边环境,提高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服务水平,为加快会展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和条件,逐步形成以配套齐全的展馆为载体,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我区拟在明年建设“西北的维多利亚港”,将建成20万平方米的集会展、会议、论坛、娱乐、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会展中心。新的会展场馆建成后,将会使我区会展业发展有更强的活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部分资料由银川国际会展中心、宁夏展览馆、银川文化城提供,在此深表感谢。)(马珍: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