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石嘴山之最
5381400000031

第31章 商贸·城建·旅游(7)

第一个军旅文化旅游区

2010年5月,石嘴山市与兰州军区房管局达成租赁协议,取得贺兰谷30年的旅游开发经营权,倾力打造独具一格的全市第一个军旅文化旅游区——贺兰谷景区,突出石嘴山“古今军事要塞”的边关特色。贺兰谷(又名韭菜沟)位于北武当庙北侧,为贺兰山的一条原始山沟峡谷,全长10公里,沟内自然景观独特,更有部队留下的废弃仓库等军事设施。按照规划,贺兰谷景区将主要对军营入口区、军事拓展训练区、接待服务区、军营文化体检区、引景区、长城访古休闲区、人防洞地下游、野战游憩区、地质奇观游赏区、结景区等进行恢复建设,景区建设期为5年。届时,利用韭菜沟原部队遗留的库房,改扩建为北武当地质公园博物馆和石嘴山北武当生态园休闲会所。同时,将沟内小瀑布前一个长约1公里、宽15米的弧形山洞打造成贺兰山精神展示馆,采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全面演绎古今韭菜沟军事防御设施建设场景,展示在此期间涌现出的著名人物及其精神品质,如明朝政府动员民夫修长城、解放军建韭菜沟军事设施的艰苦及著名的“军属驴的”故事等。

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2011年10月11日,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对首批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授牌,全国有12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首批正式国家湿地公园,石嘴山市星海湖湿地公园入选,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石嘴山市湖泊湿地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部分低洼地段,系引黄渠系及贺兰山沟谷流水补给类型,总面积62.39万亩。全市湿地鸟类有98种,占宁夏鸟类总数的58.4%。其中:沙湖,面积1.09万亩,平均湖水深度4米,最大深度7米,湖面呈月牙形,大致走向为东西方向,浅水地带生长着茂密的苇丛,栖息着天鹅、野鸭、青庄、鱼鹰等数10种鸟类,为宁夏5A级旅游区,也是宁夏最大的水面风景旅游地;星海湖,为历史上古沙湖遗址,是石嘴山市抢救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项集防洪蓄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湿地保护、城市环境整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循环经济工程典范,是石嘴山市城中之湖,已形成常年性水面23平方公里,湿地面积43平方公里;高庙湖,积水面积4500亩左右,常年积水面积约3000亩,水深多在49厘米,湖坝高1.2米,容量为200万立方米;拉巴湖,面积143亩,季节性湖泊,水质咸;明水湖,积水面积为895亩,其中渔湖202.5亩,未利用积水湖692.5亩;镇朔湖,积水面积8529亩,其中养鱼湖97亩,未利用积水湖面积8432亩;庙庙湖,面积0.25平方公里,水深3~3.8米,水质为淡水。2006年月23日,国家林业局将石嘴山市的星海湖、朔方湖、黄河湿地3个项目列入全国70个湿地保护示范项目规划。

第一届国际观鸟节

2012年3月30日,中国宁夏沙湖首届国际观鸟节正式启动,在为期两个月的观鸟节中,栖息在沙湖的百万只各种鸟与国内外网友通过网络亲密接触。据最新考证,石嘴山市境内的沙湖景区繁衍、栖息鸟类已多达17目44科178种,占宁夏鸟类总数的三成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中华秋沙鸭、大鸨、白尾海雕、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鸊鷉、鵜鶘、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苍鹭等23种。沙湖鸟岛上的鸟类主要以鹭科为主,有苍鹭、夜鹭、白鹭、牛背鹭、白琵鹭等7种。沙湖候鸟孵化期为每年4~6月,繁衍期为7~8月,3~10月是沙湖一年中鸟类最多的时候,最多时可达150多万只。

第一节届星海湖冰雪节

2005年1月15日~2月20日,石嘴山市首届星海湖冰雪节在星海湖举行。为举行冰雪节,北京易汇高管理资讯有限公司牧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星海湖南面坡地投资130多万元,新建人工滑雪场,开发滑板、滑圈、雪地摩托车等娱乐、比赛、竞技雪上项目,能同时容纳上百人参加。

第一个“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2012年9月,在北京举行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举办的全国低碳旅游发展大会暨授牌仪式上,沙湖被入选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与黄山、华山、周庄、九寨沟、嵩山少林寺、太湖等19家景区同被授予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这是沙湖景区继全国百强景区后荣获的又一全国荣誉称号。

第一次千人自行车环星海湖健身活动

2012年9月29日,石嘴山市首次举办“迎中秋·国庆”千人自行车环星海湖健身活动暨首届“平安·美利达杯”山地自行车比赛。来自银川、石嘴山、吴中、乌海等市的自行车参赛队员们参加了比赛。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参加了千人自行车环星海湖健身活动。

首次作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重大决策

2011年12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石嘴山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6日,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石嘴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举全市之力、全市之智,开展了扎扎实实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一是高度重视,层层动员。2011年12月29日,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内容,对创城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市党政机关及有单位近600人参加会议。市委书记彭友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市各县区各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厚氛围,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共识,凝聚力量,迅速行动,开拓奋进,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而不懈努力。会后各县(区)各部门也纷纷召开创城工作动员会,将创城工作的重大意义、创城动员会的主要精神、主要任务层层传达下去,使广大干部群众纷纷绷紧“创城弦”。

二是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及时制发《石嘴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把创城工作划分三个阶段,各阶段创建任务逐一分解,定出时间表、进度单、明确责任人;成立了“石嘴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下设“石嘴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和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十一个工作组,明确要求按照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具体创建工作。全市各县区和各部门也都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

三是培训辅导,提升技能。2012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石嘴山市就举办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辅导报告会,全市各有关单位的500余人参会接受了辅导培训。辅导会邀请银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玮,银川市文明办副主任王晓菲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辅导报告,她们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测评方法、如何迎接中央文明委测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讲授了银川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好的经验和做法,为石嘴山市创城工作高效、高质地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不断加大对创城工作的培训指导。

四是宣传带动,营造氛围。自创城活动开展以来,充分利用《石嘴日报》、石嘴山电视台、广播电台、石嘴山新闻网等媒体以专栏、评论、专题、采访等形式宣传报道创城工作,努力在全区营造万众一心抓创建的浓厚氛围;各县区、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利用宣传橱窗、社会公益广告、宣传手册、光盘、电子屏幕、手机报、倡议书等广泛开展创城活动的社会宣传,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参与,动员全体市民打一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人民战争”。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积极向中央和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推荐、报送创城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努力扩大石嘴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宣传效果。

五是抓好结合,落实成效。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与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风清气正活动二阶段开展的“大走访、大评议”工作,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为重点,不断在巩固基础、发挥优势上下工夫,在对照标准、弥补差距上求突破,由点到面,通过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把创建过程转换为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坚持边巩固边创建,把文明城市的新风尚内化成石嘴山的民风,外化成石嘴山的形象,转化成石嘴山的品牌,不断推动和拉动石嘴山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