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教育管理
5573000000005

第5章 小学教育管理基础(4)

第三节 小学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

小学教育管理的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以及文化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就教育管理而言,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研究方法做了深入的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几十种研究方法。有些学者将这些方法进行了归纳分类,并提出了明确的研究方法。[1]根据小学教育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我们将探讨如下几种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方法分类所确立的方法。在小学教育管理研究中,凡是采用文字描述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属性的研究方法,都是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有归纳演绎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

(1)归纳演绎法。归纳演绎法是研究者根据事物,或事件发展的特性,采用三段式推理演绎归纳所形成的研究方法。演绎研究必须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其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其公理是,一类对象的全部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那么该类对象中的部分也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如教育管理对象具有主体间性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管理对象,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主体间性关系。归纳推理研究要从已有的事实或状态出发,根据某一或某种事实或现象推论出结果,或发展趋势。归纳推理有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指根据所有事实和前提条件做出事件属性的推理判断。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一事件的部分和局部事实或现象,做出事件属性的推理判断。

(2)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研究者将教育管理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以及行之有效的点滴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整理、归纳和概括,形成具有一定认识规律的理性知识的过程。这种方法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管理活动中经常进行的阶段性总结,就属于这一类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的运用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事实的叙述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以假设为前提,这是经验总结的首要条件。二是要从事实出发提炼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方法,将具体的做法上升为理论。经验总结不只是对事实的描述,或将做法进行罗列,而是要从事实提炼出观点,上升为理性。三是注重观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将一个个小观点串连成具有理性认识和反映管理规律的理论,使管理经验真正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管理者根据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反映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事件所具有的普遍性、差异性,以及可适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可将事实,或经验上升为理论。比较研究的类型有很多,就事件内容的比较来划分,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类。纵向比较是指对同一事件的内容进行历史比较,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并上升为理性认识。横向比较是指对同一事件在不同区域或情景中发生反映进行比较,从中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如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如果从我国历史发生的角度进行比较,就是纵向比较研究。如果将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与国外若干国家的小学教育管理进行比较,就是横向比较研究。当然纵向比较中也可渗透横向研究,横向比较中也可渗透纵向研究。总之,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我们可寻找到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运用数字和量度对事物某一方面所进行的规定性研究,它相对于定性研究,同时为定性研究提供科学的数字依据。如事物的某一项指标超过了一定的量,我们就认为其内部产生了质的变化。通常定量研究与科学实验、数理分析密切相关,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统计研究法等。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观察、问卷、访谈、考察和测量等方式,了解、搜集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或直接获取相关材料,并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从对象来分,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从调查的方式来分,可分为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座谈调查和测试调查。全面调查是以全体调查对象为样本的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部分样本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中选取哪些对象,采取什么样的调查方式,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来确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保证调查对象的自然状态,以及调查方式的公正性、客观性。既不能改变调查对象的原有状态,又要注意调查的客观性,特别是数据的采集与统计,一定要公正客观。否则,调查效果就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

(2)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管理者为验证教育理论假设,运用一定的条件,或手段控制研究对象、改变研究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获得一定结果的研究方法。教育实验研究,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设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通过对实验效果的比较、分析、综合与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常用的实验有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三种。单组实验是研究者对同一实验对象先后采用不同自变量的输入与控制,通过观察采集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获得某一结论的实验。等组实验是研究者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研究样本分别输入不同的自变量,然后进行观察,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某些结果的研究。循环实验是研究者把两个以上的实验变量,依时间顺序分别输入实验对象,然后通过观察获取数据,并对前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的实验。实验研究的结果取决于实验的客观性和数据获取的科学性。

(3)统计研究法。统计是对事物发展过程变异的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可获得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与特征。统计研究法是教育管理者运用测量手段,将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归类、对比分析,形成相应决策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常用的统计研究法有描述统计法和推断统计法。描述统计是分析简缩数据,并描述这些数据的研究方法。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处理,获得研究样本的及格率、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这种描述式的统计,通过简单的研究寻找出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或防止某一问题的发生。推断统计以描述统计为基础,它是采用抽样的方法对样本进行研究。其过程是,先根据描述统计获得的相关数据,再进行相应推断研究。通过分析、综合与归纳,寻找样本数据间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断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为管理者正确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

(三)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是20世纪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小学教育管理研究,将其从定性研究中单列出来,是因为质的研究与上述定性研究的某些方法有不同的地方,而且其研究方法的影响和作用也比前者大。加拿大学者认为,“质的研究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现象并运用多元方法理解、解释和赋予这些现象以意义的探究方法”。[2]我国学者认为,“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3]我们认为,质的研究是研究者置身于研究对象之中的一种情景交融性的研究,是研究者以自身的体验参与活动的研究,它强调研究过程的诠释、情感的交流、活动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它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很大的差别,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只是单向式的、自上而下式的研究,很少有研究对象参与到研究中来,研究者也不会以被研究对象的身份参与研究。用质的方法研究教育管理问题,要求管理者置身于教育活动之中,并以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参与研究活动,通过实践反思,加深对教育活动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管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