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5610900000026

第26章 信仰风俗中的孝(4)

国王更是喜出望外,对那位大臣说:“虽然我知道有人教你,但依赖你的大智,国土获安,都是你的功劳。”大臣说:“臣有罪。”“现在你即便有万死之罪也不追究,你说吧。”“我国有法令,不听养老。臣有老父不忍驱除,违犯王法藏在地道里。臣以前的回答,都是父亲教的。希望大王变法改制,敬老养老。”国王大悟,宣告天下,废除弃老法令,国中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

讲完这段故事,佛说,那个大臣的父亲就是我,那个大臣是舍利弗,国王是阿闍世[2],天神是阿难。

这段故事,明显吸收了中国人老经验多的贵老敬老文化,天神每一次发难,都是佛法、佛的智慧与中国孝道的结合。把这段故事与鹤鸟、慈童女的故事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佛教初入中土时,是以极其虔诚的态度来对待中国的孝文化的。

3.让不孝逆子立地成佛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宗教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教化、劝诫,用它来改造、惩治不孝逆子,比“天打雷劈”的效果要好多了。读了上述三段故事,即便是不孝子也会为之动心的。

佛教的因果报应认为,宇宙间没有操纵、主宰众生命运的力量,人们自业自报,自作自受,自己对自己未来的生命负责,作业是塑造未来生命的决定力量。《新婆沙论》讲,从前有个暴恶者,让母亲拿着器具,自己挤牛奶。器具满了,还继续挤。母亲说:“给它留着哺育小牛犊吧。”这个逆子忽生瞋愤,掉过牛的乳头,喷了母亲一脸牛奶。结果,这个逆子长了一脸“白癞”。迦默国有一逆子,举手打了老母一下,出行时遇到盗贼,折断了一条胳臂。

《百缘经》中,佛给比丘讲了一个故事。在过去无量世中,有一个叫瞿弥的长者,信敬佛僧,日日供养。瞿弥死,妻子供养如故。儿子却不肯答应,每天定量供给母亲食品,母亲仍分出一部分施舍给佛和僧人。儿子大怒,把母亲关在室内,断绝饮食。到第七天,母亲饥饿,向儿子求食,儿子说:“佛教不是说餐沙饮水也能活么?你还吃饭干什么?”说完扬长而去。母亲因此而活活饿死。儿子死后,入阿鼻地狱受苦,后又轮回为人,常受饥饿之苦。但由于父母往昔供养佛僧,后来也出家修行成佛。

佛对比丘们说,这个逆子就是我的化身。比丘们听了,深受鼓舞,高高兴兴地潜心修行。这个逆子活活饿死母亲,受尽地狱之苦后仍能修行成佛,自然会给不孝子以强烈的诱导,从而让他改恶从善。

我们经常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指佛教中的鸯崛魔罗尊者,其实就是佛教对不孝子的改造。

鸯崛未出家时,误信邪法,杀1000人,用千人拇指做一花冠,就能登上王位,统领天下。于是,他开始杀人取拇指。已经有了999个拇指,就差一个了。但周围的人都没有拇指了,于是,他决定杀母取指。住在灵山的佛用天眼观察到了,化作一沙门来到鸯崛面前。鸯崛一看有拇指人的来了,拔刀就追。佛在前面慢慢地走,鸯崛在后面急速追赶,可怎么也追不上。高喊:“站住!”佛回身说:“我住久矣,是你不住。”鸯崛听了,心中顿悟,于是,放下屠刀,投佛出家。

通过上述几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宣传孝道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由佛教的最高领导“佛”和弟子们现身说法,躬行孝道;第二是佛教的因果轮回给不孝子留有充分的改恶从善的空间,无论怎么忤逆不孝,无论受到多么残酷的惩罚,即便是下地狱,也都是有希望的。这一宗教观念显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教化效果。

三、中国神灵们的孝道

由于中国信仰的不虔诚,民间信仰无视各宗教、各神灵之间的互相排斥,他们信仰的神灵呈现多元性特征,不管是佛教、道教,还是天地自然界的神灵,只要有灵,一概信奉。

(一)宗教神灵受制于宗法伦理

中国数千年的宗法家族社会,使祖先神灵的崇拜成为民众信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家族内聚力的精神依托。不信祖先,不敬父母,不讲血缘关系的佛、基督、安拉,很难和中国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取得功名,首先想到的是归家祭祖,而不是向佛等神灵汇报。“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的俗语,说明中国人向来把父母家庭人伦放在各路神灵的前头。父子之间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反目成仇,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而父亲是儒生,母亲吃斋念佛,儿子信基督,一家人和睦相处,则得到中国社会的认同。

从丧葬文化传统上看,厚葬、久祀是中国丧葬祭祀的特点。中国人祭祖恨不得上溯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佛教认为,人死后很快转世轮回,用不着厚葬久祀。但这种违背宗法伦理的教义只能作传统文化的俘虏,不得不放弃原则,为中国的丧葬、祭祖活动设斋诵经做佛事。

在中国,祖先、祖坟是子孙后代的保护神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把祖先、祖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辱骂祖宗、挖祖坟都是缺德和大逆不道的。古代金石学家明知道陵墓中藏有大量金石器物,但想都不敢想把它挖出来,哪怕是没有子孙后代的绝户坟。一个大学者去挖人家的祖坟,是很丢人的。它使中国古代的金石学,迟迟不向田野考古发掘的方向发展。

古人还喜好炫耀祖先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有的甚至乱认祖宗。十六国匈奴贵族刘渊冒姓刘氏,李唐皇族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后晋石敬瑭以春秋卫国大夫石碏(què)为祖先。古人以“继祖”、“继宗”、“光宗”、“耀先”为名字者相当普遍。祖先崇拜意识也加强了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对远古始祖的认同和归属感,又成为国家、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思想的源泉,尤其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更能显示出祖先崇拜意识的伟大力量。

中国人对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一直不理解,不仅对他们拆散牛郎织女、七仙女的婚姻表现出极大的愤慨,还给神灵联姻,让他们也过上家庭生活。有了西王母,再来个东王公,雷公配电母,土地爷爷配土地奶奶,还要为河伯娶妇。东夷神话中的神箭英雄羿不仅有妻子嫦娥,还和河伯的妻子大搞婚外恋。河神、龙王、灶神、城隍神等许多神灵都有妻子儿女,过着家庭生活。神话中的董永是个卖身到人家做佣工的穷光蛋,竟然也带着妻子。

(二)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

西晋张华《博物志》讲:“泰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该书还讲了一段泰山神女回家探亲的故事。

西周时,姜太公为灌坛令,把境内治理得家给人足,风调雨顺。周文王梦见一美丽女子当道而哭,说:“我是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想回娘家看望父亲,灌坛令姜太公挡住了我的道路。太公德高望重,我不敢携风带雨路过。”周文王把姜太公召去三日,泰山神女趁机挟急风暴雨路过灌坛。

这位最早的泰山女神是泰山神的女儿,出嫁给西海神为妻,还经常回娘家。可见泰山神、西海神都有妻子儿女,两家联姻,整个一充满家庭伦理的神灵大家族。泰山既然是天帝孙,中国的天帝也有子孙,过着家庭生活。他们都需要子女行孝。

后来,唐玄宗封泰山为天齐王,宋真宗又封泰山为“东岳天齐仁圣帝”,即东岳大帝。而此时坐镇泰山顶的不是东岳大帝,而是碧霞祠的碧霞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