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以孝治国(中国孝文化丛书)
5611500000016

第16章 孝的起源与流变(14)

《晋书·列女传》载:十六国前赵时,陕县有一19岁孝妇寡居,为了孝敬婶婆婆毁面自誓,不再嫁人。婶婆婆病死,其女儿曾向孝妇借贷未遂,于是诬告孝妇杀害母亲。官府不问青红皂白,冤杀孝妇。孝妇死后有一群乌鸦悲鸣于尸体之上,夏天暴尸十日而不腐烂,也不为虫兽所伤。陕县境内一年无雨。前赵皇帝刘曜派呼延谟为太守,用少牢祭祀孝妇,并赐谥号曰“孝烈贞妇”,天才下雨。

读到这里,我们颇有点多谢天地之德的感觉,天地为给这些孝妇申冤,做得已经够多的了。

(二)松作人间客,草为我辈人——草木也知孝亲情

古人还给草木披上生命的灵光,把孝道映射到它们身上,让它们也有了人的孝亲之情。孟宗哭竹而生笋,说明竹笋也为孝献身。前面提到的西晋王裒泣墓,“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松柏也为其孝行而枯萎。古代凡甘露、嘉禾、灵芝、木连理等,都是赞扬孝行的祥瑞。唐朝中书侍郎张九龄、郑县县尉崔希乔母丧丁忧,柴毁骨立,都曾有灵芝产于居室。

1.紫荆花下说“三田”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汉朝有田真兄弟三人,自小相亲相爱,甘苦与共。各自娶妻成家后,依然同居合炊,同耕共织。后来商量分家,各自营生。房屋、田产、钱谷一分为三。庭院里有一棵大紫荆树,也议定明日动手,砍作三段,三家各取一段。

次日清早,三兄弟同去砍树,不料一夜之间,原本生长茂盛的紫荆树突然枯死。田真见状大惊,嘘唏感悟说:“紫荆本来同株连气,听说我们要把它砍为三截,不忍分离而枯死。我们兄弟分居异财,连这棵树木都不如啊!”兄弟三个相抱痛哭,决计推翻前议,情愿同居合炊如前。说也奇怪,几天后庭院里的紫荆树枯木逢春,又变得枝繁叶茂了。

后来,田真一家成为著名的孝悌之门,历代文人学士齐声赞颂。西晋文学家陆机《豫章行》留下了“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的诗句。明人方孝孺的《勉学子》称:“田家一聚散,草木为枯荣,我愿三春日,垂光照紫荆。”明朝小说家冯梦龙把这段故事写进《醒世恒言》中,把分家的责任推到田三媳妇身上,赋诗说:

紫荆花下说三田,人合人离花亦然。

同气连枝原不解,家中莫听妇人言。

2.稼禾情义远,瓜瓞孝悌长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草木也有孝亲情。类似“三田哭荆”的孝悌事迹还有很多。

《西京杂记》载:西汉会稽(今属浙江)人顾翱的母亲好吃雕胡饭。雕胡就是菰米,也叫安胡,是一种浅水生植物,秋季结籽,色白而滑。顾翱经常带领孩子们四处采摘,并不辞劳苦开凿渠道,引河水自己种植雕胡。后来,雕胡自生于太湖之中,旁边不生杂草,虫鸟不来啄食。

《陈书·吴明彻传》载:南朝陈名将吴明彻14岁时,为筹备给父母修坟墓的费用,辛勤耕种。时天大旱,苗稼焦枯。吴明彻哀愤,常到田中仰天号泣。过了几天,有人告诉他,焦枯的禾苗已复活生长。吴明彻以为是他人欺骗自己,到地里一看,果然如此。秋收大获,终于凑足了修坟墓的费用。

“绵绵我瓜瓞,引蔓孝悌长”。元朝有个孝子叫王荐,母亲沈氏病渴,对王荐说:“得瓜以啖我,渴可止。”当时数九寒天,大雪封地,到哪儿找瓜?王荐来到附近的深奥岭,避雪树下,想到病重的母亲想吃瓜而不得,仰天大哭。忽见岩石间长出青蔓,片刻间生出二瓜。

这些树木、禾苗、瓜果不仅懂得人间的孝道,而且知道在孝子最需要的时刻雪中送炭。

(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禽兽也知孝为先

树木、瓜果没有母子之情,犹懂得人间孝道,那些受母亲哺育的鸟兽当然更具备人间的孝亲之情了。古人经常讲的象耕鸟耘、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都是鸟兽中的孝道。

东汉王充《论衡·偶会篇》讲:“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舜当上天子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他的功德感动天地,天降祥瑞,百兽起舞,凤凰来翔。于是,后来的《二十四孝》把“象耕鸟耘”都放到舜身上,说:舜耕于历山,孝感天地,象为之耕,鸟为之耘。本来,“象耕鸟耘”说的是舜和禹,如果联系这些传说,都放到舜身上也是合情合理的。

1.子在巢中望母归——诗词中的鸟兽情

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歌颂鸟兽亲情的诗,最多的是“乌鸦反哺”和“羊羔跪乳”,足见诗人对鸟兽亲情感触之深。

舜的《思亲操》中,小斑鸠与其母相哺食已是“乌鸦反哺”典故的滥觞。古人称乌鸦为“慈乌”、“孝鸟”。《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西晋束皙《补亡诗·南陔》称:“嗷嗷林鸟,受哺于子。”说的就是乌鸦。小羊羔在吃妈妈的奶的时候,前面的两条腿是跪着的。南宋文天祥专门写了一首《咏羊》诗,其中有“跪乳能知报母情”的诗句。明清时期的启蒙读物《增广贤文》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北宋苏辙有“马驰未觉西南远,乌哺何辞日夜飞”的诗句。北宋诗人李觏感叹:“从来乌鸟爱反哺,孝慈情性谁可俦?”元朝诗人戴良《忆子》诗讲:“反哺有慈乌,跪乳有羔羊。”明人方孝孺赞颂禽雁:“莫驱屋上鸟,鸟有反哺情,莫烹池中雁,雁行如弟兄。”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慈乌夜啼》诗中写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鉴于对鸟中亲情的赞颂,白居易还写了一首《劝打鸟者》,留下了“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名句。

读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诗句,使人自然而然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人不孝敬父母,禽兽不如!

2.崔希乔孝感鸟兽

舜时凤凰来翔、百兽起舞、象耕鸟耘等孝感鸟兽的和谐景象,在后来的史书中不断再现。

韩琬《御史台记》载:唐玄宗时,有一个以孝感天地而闻名的大孝子、清河(今山东武城)人崔希乔。崔希乔曾在多处做官,可以是说处处感天地,处处有祥瑞。

崔希乔刚出仕时任临清县尉,母丧丁忧,哀毁骨立。只要他一哀哭,就会有成千上万的鸟飞集在墙头、屋顶和周围的树上,树的枝条因此都被鸟压断了。街坊四邻纷纷惊奇赞叹。后来,崔希乔又担任郑县县尉,转郑县县丞。他为官清正廉明,居住的堂屋里一夜之间居然长出一尺多高的灵芝。灵芝是祥瑞,是太平盛世、吉祥如意的象征。再后来,他又任并州兵曹。并州府(治今山西太原)厅前有一片芦苇丛,鹪鹩鸟在那儿垒巢孵卵。孕卵才数日,小鸟即破壳而出,刚孵出的小鸟就比母亲还大,芦苇枝承担不了它们的重量,坠落于地上。一月后,小鸟长出五色花纹,像鹅一样壮大。闲暇,崔希乔喂养、训练它们,与它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人们称这些鸟为“兵曹鸟”。又后来,崔希乔任冯翊县(治今陕西大荔)县令,把整个县治理得“人吏畏爱,风化大行”。于是,上天再降祥瑞,官署的上空出现五色彩云伞盖,照耀了整个冯翊县城。全县百姓倾巢而出仰望观看,欢呼雀跃。这件事奏上朝廷,唐玄宗命编入国史。

儒家讲“君子所过者化”,意思是君子每到一处就教化一大片人。这个仁孝君子崔希乔则每到一处教化一大群鸟兽,每到一处孝感天地降下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