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以孝治国(中国孝文化丛书)
5611500000017

第17章 孝的起源与流变(15)

3.白鸠构巢獭祭鱼

古人为了渲染孝感天地,可谓观察细微,思虑精深,把许多鲜为人知的自然现象都挖掘出来了。《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孟春》等典籍都有“獭祭鱼”的记载。獭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喜欢吃鱼,经常将所捕到的鱼排列在岸上,很像是陈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就称之为“獭祭鱼”或“獭祭”。唐诗人孟浩然《早发渔浦潭》诗称:“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元朝太平(在今安徽黄山)人胡光远有孝行,梦见死去的母亲想吃鱼,早上起来正要准备去买鱼来祭祀。到墓前一看,有五尾生鱼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墓前,每条都有牙齿咬过的痕迹。邻居们互相传闻,争相围观,发现有一只水獭从草中凫水而去,才知道是水獭所献。官府知道后也觉得奇异,遂旌表他家的门闾。

《晋书·孝子传》载:西晋新兴(今属广东)人刘殷9岁时,曾祖母王氏冬天想吃堇,刘殷恸哭于泽中,隐约听到有人劝止,收泪一看,堇生于地,他采了一斛多而归。奇怪的是,他天天给曾祖母吃,而堇不见少。又梦见神人说:“西边篱笆墙下有粟。”他去挖掘,结果掘出15钟粮食,上面写着:“七年粟百石,以赐孝子刘殷。”这些粮食也是随吃随增加,刚好吃了七年。王氏去世,灵柩停在家里而西邻失火,火借风势蔓延过来。刘殷夫妇叩头号哭,大火竟越过他家而去。后来,有两只白鸠在他院中的树上构巢,四邻皆以为是孝感所致。

明人陈继儒《虎荟》记载了许多老虎惩治不孝,礼敬孝子的故事。如,有个叫章惠仲的,与妺婿丘生一同参加科举,路过长江三峡,妹婿丘生落水丧生。章惠仲科举得中,返回三峡时弃舟乘马。走到万州(今属重庆)地界马失蹄坠落山崖下,有一只老虎猛扑过来。章惠仲对老虎说:“你若有灵性,当听我诉说。我母亲82岁,有子女三人,去年妹婿死于此,今年弟弟死在家里,如今就剩我一根独苗,你吃了我,我老母指望谁?”这只老虎听完深受感动,竟乖乖地离开了。

这些由孝行所感而出现的种种怪异现象,虽然近乎荒诞,不可尽信,但这正是汉朝以来形成的孝感天地的观念。

(四)天打雷劈——对逆子以严厉的恐吓

从汉朝开始,天就成为孝子的庇护神。赤眉军路过孝女姜诗家门口,说:“惊大孝必触鬼神。”留下米肉,弛兵而过。隋唐时,世俗社会把不孝视为“人神公愤”的恶行,形成了“忤逆不孝,天打雷劈”的神灵监督力量。

1.善恶到头终有报

中国儒家、道家、墨家学说和民间社会的信仰,本来就有善恶报应的说法,后来又吸收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不孝逆子遭报应的说法便成为民间的普遍信仰。

唐人唐临撰《冥报记》载:隋朝大业(605~618)年间,有一媳妇对双目失明的婆母不孝,把蚯蚓放到菜里给婆母吃。婆母觉得味道怪怪的,私下藏了一点给儿子看。儿子知道后大怒,将媳妇扭送到县府。半路上,风雨雷震,不孝妇不知去向。一会儿只见她从空而落,头变成了白狗头。问她原因,回答说:“因不孝婆母,被天神所罚。”丈夫把她送到官府,后来她流浪乞食于街头,不知去向。

唐朝僧人道世撰《法苑珠林》载:有一逆子和母亲串通把父亲杀了,埋到后院,“天雷霹父尸出”,然后劈死逆子。还有一不孝妇,专门和婆婆作对,以致发展到教唆痴愚的丈夫杀害母亲。丈夫按照不孝妇的策划,把母亲弄到旷野中,捆绑住手脚,正要杀害,罪逆感彻上天,雷电大作,劈死了逆子。母亲却安然无恙,慢慢回到家中。听到动静不孝妇以为是丈夫回来了,摸黑开门问:“杀了么?”婆母回答说:“已杀。”到第二天早上她才知道,死的不是婆婆,而是丈夫。

天不仅恐吓、监督着那些不孝的逆子、逆妇,还恐吓、约束着那些虐待媳妇、儿子,有恃无恐的婆婆和后母。

《冥报拾遗》载:唐朝京师长安有个王会师,母亲先终,服丧已毕。到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家里产下一只青黄色母狗,王会师的妻子因为这小狗偷食吃,用棍子打了它几下,这狗竟会说人话,说:“我是你婆母,因为我虐待家人,遭此报应。”说完就离家出走了。王会师听了,放声大哭,赶紧把狗抱回家,为它盖了一个小屋,每日送饭。两年以后,狗不知去向。

这些记载,越来越荒诞离奇,越来越触目惊心而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这正是神化孝道的必由之路。到明清时期,“不孝逆子天打雷劈”成为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

2.雷劈熊二和曾蛮夫妇的传说

南宋洪迈《夷坚志》记载,南宋时期的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有个叫熊二的人,因为不孝而遭到雷劈。

熊二的父亲熊明在军队服役,退役后年老体弱,妻子也去世,孤苦伶仃,只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熊二是个不孝逆子,视父亲如同路人,致使熊明不得不外出乞讨。熊明多次含着眼泪找到儿子熊二,恳求他收留自己,但是熊二每次都是大骂一通,将父亲赶出家门。熊明也曾想到将儿子告官,但又于心不忍,只能是每天晚上烧香祈祷,希望儿子能够回心转意。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熊二仍然怙恶不悛。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九月初七那天,熊二在外喝酒赌博,突然天空暗了下来,暴雨突至,雷电交加,一时天昏地暗,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到有人呼喊“熊二”。一会儿,天空放晴,却不见了熊二。于是大家分头去找,最后在城门之外找到熊二的尸体。只见他两眼爆出,舌头也断了一截,背上的红字“不孝之子”历历在目。

时隔三百年的明朝也有一个被雷劈的不孝子,记载在明朝人王文炳万历年间修的《庆远府志》中。

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庆元府(治今广西宜山)有一个叫曾蛮的人,虐待母亲,一日三餐总是给母亲很少的食物,根本吃不饱。每年祭祀,家里都会留下许多肉食,但他就是不给母亲吃。曾蛮的妻子也是个不孝之妇,夫唱妇随,对母亲非打即骂,年老体弱的母亲只能忍受着。

一天,突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击中了曾蛮住的屋子。曾蛮母亲的发髻挂在了一个竹筐上,虽然竹筐烧了,但她的发髻却完好无损。曾蛮夫妇可惨了,二人悬挂在了半空中,头发直直向上。曾蛮所住的屋子地下裂开一道缝,雷电从缝隙中钻入地下,很快就停了。曾蛮夫妇两个人从空中摔下来,晕倒在地,几天后就死掉了。

3.雷殛张继保

“雷殛张继保”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老天爷惩治逆子的故事。

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八《张仁龟阴责》载,科举登第为官的张仁龟忘记养父的养育之恩,致使养父郁恨而死。养父在阴间冥诉于天,张仁龟遭报应自缢而死。

到明清时,故事演义成了戏剧《清风亭》,剧情是:张元秀夫妻拾得一弃婴,取名张继保,含辛茹苦将其抚育成人。后张继保被生母领走,得中状元,在清风亭巧遇张元秀夫妻。张继保忘恩负义,把老夫妻当成乞丐,拒不相认。逼得老夫妻相继碰死在清风亭前,张继保因此被暴雷殛死。此剧又名《天雷报》、《雷殛张继保》,京剧、徽剧、汉剧、川剧、湘剧、晋剧、秦腔、豫剧等均有演出。

清代经学家焦循的《花部农谭》说,他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观看该剧时,一开始观众“无不切齿”,演到张继保被雷劈死,人心“无不大快”。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忘记父母养育之恩的愤慨和鞭笞。

由于中国社会的宗法伦理特色,在孝道神化的过程中始终没依附宗教,更没转变为一种独立的宗教精神。相反,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要为儒家的“孝道”服务,与中国古已有之的善恶报应相结合,成为古代社会维持孝行的监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