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以孝治国(中国孝文化丛书)
5611500000023

第23章 孝与家庭伦理——以孝齐家(6)

司马迁是古代史官中的佼佼者,仅次于他的东汉太史令班固也是“干父之蛊”的楷模,后世把二人合称“马班”。班固的父亲班彪曾写成记载西汉历史的《后传》六十余篇,班固以父亲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继承父业,在《后传》的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这实际上是父亲修史的继续。后来,班固遭逮捕死于狱中,《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班固的妹妹班昭续成八表,《天文志》由马续奉诏完成。可以说,传世至今的《汉书》,是经由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四人撰写,历时几十年才毕其功的。当然,其中最主要是班固二十余年心血的结晶。班固的妹妹班昭也成为历代赞颂的、继承父兄之业的孝女。

5.归钺以德报怨孝继母

古代像闵子骞、王祥那样对继母以德报怨的孝子事例,实在是让人感动不已。尽管前已述及,有些事例仍然让人难以割舍。

明朝嘉定(今属上海)人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继母,生了弟弟,归钺遂失去了父母之爱。父亲在继母的挑唆下经常用棍杖打他,有时继母嫌打得不狠,找来更粗大的棍杖,递给父亲说:“用这个,别伤了你的身体。”归钺的继母很有心计,每到吃饭的时候,就喋喋不休地数落归钺的过错,父亲听了就把归钺赶走,用不准吃饭惩罚他。此举正中继母下怀,他们母子趁机吃得饱饱的。等归钺回来,饭早吃光了,继母还不依不饶地搬弄是非说:“有子不在家,在外作贼。”结果,他又遭到父亲的一顿毒打。父亲死了,继母更容不下他了,把他赶出了家门。为了活命,归钺到市场上贩盐,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可归钺并没忘记继母和弟弟,经常向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买一些甘美食品让弟弟带给继母。

正德三年(1508),嘉定一带遭大饥荒,继母和弟弟活不下去了,归钺把他们母子接到自己家里。继母也觉得罪孽太深,愧对儿子,无颜前来,归钺涕泣奉迎。这时的归钺也不富裕,仅能自足而已。但只要有了吃的,总先给母亲、弟弟,自己经常挨饿。后来弟弟又死了,归钺奉养继母,终身未娶。

我们说的父母子女之间的家庭伦理是“父(母)慈子孝”,归钺的做法是母不慈,子也孝。这里涉及一个现代赡养父母的现实问题:父母对你不好,你养不养父母?现代子女为了逃避赡养父母的责任,总是强调父母对自己怎么怎么不好。我们应该树立的观念是:父母再不好,是刑满释放分子,是倾家荡产的败家子,子女也得赡养!这不光是家庭伦理,还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孝悌骨肉亲——兄友弟恭

“养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孔子在《孝经》中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孝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分割。“孝”是对长辈,“悌”是对同辈。“悌”是会意字,一个“心”字,加一个弟弟的“弟”字,心在旁边,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姐姐爱护弟弟妹妹,兄弟姐妹之间诚心友爱。“弟”又是“次第”的意思,表示弟弟要尊敬、顺从兄长。“悌”反映了兄与弟的关系,兄对弟要友善,弟对兄要恭敬。即兄友弟恭,“友”是指友爱、提携、帮助,“恭”则是指尊敬、和顺、服从等。

古人云:“兄弟同受父母,一气所生,骨肉之至亲者也。”“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西汉苏武《古诗》描绘手足之情说: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一)连枝同手足,雁行如弟兄

关于兄友弟恭,前面业已叙述了舜友爱弟弟象、伯夷叔齐让位、紫荆花下“三田”兄弟、东汉三孝廉许武兄弟、颜含奉养兄嫂、王献之兄弟的生死情等诸多的事例。其实,历史上的兄弟情分是永远也说不尽的。

1.卫宣公之子同生共死

春秋时期,卫宣公与庶母夷姜私通,生了个儿子叫急子。后来,宣公为急子娶齐僖公的女儿宣姜为妻。见宣姜长得漂亮,卫宣公又改变主意,自己娶了过来,生了两个儿子寿和朔。宣姜和小儿子朔一起陷害急子,卫宣公听信他们的谗言,派急子出使齐国,并把标志使者的白旄旗帜交给他,暗中却派强盗在边界上截杀急子,并约定,见载白旄旗帜者即杀。同父异母的弟弟寿知道内情,劝哥哥急子不要去。急子说:“弃父之命而生,不可!”寿见劝不了哥哥,把哥哥灌醉,载着哥哥的白旄旗帜先到了边界。强盗一见白旄旗帜,当即把寿杀死。急子醒来,不见了白旄旗帜,知道不妙,急速驱车赶到边境,对强盗说:“你们应当杀的人是我。”强盗当然不管这一套,又把急子杀了。

这个卫宣公上烝庶母,下抢儿媳,雇凶杀子,是个典型的淫暴不慈之父,但却有一对兄友弟恭的好儿子。急子和弟弟寿虽然同父异母,却用生命表达了对兄弟手足、骨肉之情的恪守和忠诚。

像急子、寿这样兄弟替死的事例还有很多。明朝海宁(今属浙江)人叶文荣的弟弟杀人被判了死刑,母亲数日悲泣不食。叶文荣对母亲说:“我已年长有儿子,请让我代替弟弟去死。”于是他便到官府把弟弟的杀人罪揽到自己身上。结果,弟弟释放了,哥哥被处死了。

上述急子兄弟的生死情缘让人感泣,王文荣代弟弟受死固然可敬,却让人觉得惋惜。这老太太也糊涂,手心手背都是肉,小儿子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为什么要让无辜的大儿子去替死呢?

2.汉惠帝刘盈的兄弟情结

汉惠帝刘盈也是友爱弟弟的典范。汉高祖刘邦时,太子刘盈是嫡妻吕后所生,赵王刘如意是宠妾戚姬所生。刘邦几次想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因大臣张良、周昌的劝阻而作罢。

刘邦驾崩,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此时赵王如意对帝位已无任何威胁,但吕后依旧念念不忘昔日仇恨,想把赵王置于死地。她先以皇帝的名义召赵王如意入宫。赵国国相周昌受刘邦重托,誓死保护赵王刘如意。他知道吕后的险恶用意,以赵王年弱多病为由,三次拒绝征召。吕后知道是周昌在暗中作梗,但周昌曾反对刘邦废太子刘盈,有恩于吕后母子,况且是刘邦的同乡,敢于直言,不便下手。

狡猾的吕后采取迂回战术,先召周昌进宫,周昌前脚刚离开赵国,吕后又下了一道命令,召刘如意进宫。这时的汉惠帝刘盈已察觉到母亲居心不良,念及兄弟手足亲情,处处袒护赵王。为防止吕后半路把刘如意杀掉,他亲自迎接刘如意。入宫后跟刘如意形影不离,连睡觉都同席共枕,吕后始终没机会下手。有一天,刘盈早起去射箭,赵王年小不能早起,刘盈也想让弟弟多睡会儿,留他在宫中。于是,吕后趁此“良机”,将刘如意毒死。

接着,吕后又砍断刘如意母亲戚姬的手足,放到厕所里为“人彘”。汉惠帝受此刺激,大病一场,一年多不能处理政务。病愈后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司马光说他“笃于小仁而未知大义”。刘盈当然不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却是个仁慈友爱的哥哥。

3.“三姜”、“两到”、“双丁”、“二陆”的典故

最早的兄友弟恭的典范是西周先祖泰伯、虞仲,后来又有“三姜”、“两到”、“双丁”、“二陆”,等等。

东汉彭城广戚(治今山东微山)人姜肱、姜仲海、姜季江兄弟三人以兄弟友爱著称。有一次,姜肱与姜季江遇到强盗,衣物都被抢走了,强盗又要杀兄弟俩。哥哥姜肱说:“弟弟年幼,父母喜爱,又未娶妻,杀了我,留下弟弟吧。”弟弟姜季江说:“哥哥是家之珍宝,国之英俊,请让我代哥哥死吧。”盗贼也不是铁石心肠,听后放下刀说:“二君是贤人,吾等不良,妄相侵犯。”于是放下抢夺的衣物就走了。后来,兄弟三人虽都娶妻,仍然和小时候一样同被而寝,不进妻子的房间。只是因为需要繁衍后代,才轮换着回妻子屋里睡觉。后人因此用“三姜”比喻兄弟和睦情笃。《梁书·韦放传》载:南朝韦放“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为雍睦。每将远行及行役初还,常同一室卧起,时称为‘三姜’”。

《梁书·到溉传》载:南朝梁彭城五原人到溉、到洽,兄弟友爱,共居一室。弟弟到洽死,到溉便把这间房子施舍为寺,从此断荤食素。时人把“两到”兄弟比作“二陆”。梁元帝萧绎赠诗曰:

魏世重双丁,晋朝称二陆。

何如今两到,复似凌寒竹。

“双丁”指三国时期魏的文学家丁仪、丁廙兄弟,兄弟二人志同道合,文才出众,因支持曹植,曹丕称帝后被杀。

“二陆”指西晋文学家、吴郡(治今江苏吴县)人陆机、陆云。兄弟二人都以文学知名当世,号曰“二陆”。“八王之乱”中被成都王司马颖所杀。另外,南朝陈陆瑜、陆琰兄弟,南宋陆九龄、陆九渊兄弟,陆细、陆传兄弟等,都称“二陆”。虽因才学而称,但也都是兄弟和睦的典范。

4.从让枣推梨,到推官让爵

中国古代有个“让枣推梨”,或“让梨推枣”的兄弟仁让的典故,让梨的是东汉鲁国(今山东曲阜)孔融,推枣的是南朝梁王泰。

孔融是孔子第20代孙,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孔融4岁时,每次和兄弟们吃梨,总是挑最小的吃。大人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小儿,理当取小者。”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了父母教育子女兄弟友爱最典型的事例。《三字经》讲:“融四岁,能让梨。弟(悌)于长,宜先知。”

《南史·王泰传》载:南朝梁吏部尚书王泰年幼时,祖母把儿孙们都召集到一起,拿出许多枣、栗子扔到床上,让一大群孩子争抢。王泰却站着不动,大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不取,大人自然会给我。”

唐朝史学家李延寿在《南史·梁武陵王传》说:“友于兄弟,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让枣推梨”说的就是孔融和王泰。

“仨瓜俩枣”相让,是兄弟情分,高官重爵相让就更是兄弟情分了。

北魏秘书监卢渊的爵位是固安伯,卢渊死,固安伯的爵位应由长子卢道将世袭,卢道将却将爵位让给了最小的弟弟卢道舒。北魏仪同三司魏兰根,太昌(532)初封巨鹿县侯,食邑七百户,他上书魏孝武帝,把爵位授给哥哥的儿子魏同达。北齐中书监陆子彰封爵为始平侯,长子陆卬应该承袭父爵,却上表将爵位让给小弟弟陆彦师,由于弟弟陆彦师坚决推辞,这才作罢。时人称:“友悌孝义,总萃一门。”唐初镇军大将军段志玄临终,唐太宗说:“我准备封你的儿子为五品官。”段志玄感泣说:“请封我弟弟吧。”于是,弟弟段志感被封为左卫郎将。

像这些把官爵让给兄弟的行为,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难了。古代的人奋斗一生,读书人苦读寒窗,不就是为了谋个一官半职么?如果让他们了解这些让官、让爵的高尚行为,真的要瞠目结舌了。

5.“兄肥弟瘦”——生死面前的手足之情

“兄肥弟瘦”的典故,说的是东汉赵孝、赵礼兄弟。

《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载:两汉之际,天下大乱,饥荒严重,出现了食人之风。沛国蕲(今属安徽)人赵孝的弟弟赵礼被饿贼抓去,眼看就要被烹食。赵孝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绑起来,找到盗贼说:“我弟弟长时间挨饿,长得太瘦,不如我胖,还是吃我吧。”饿贼们一下子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甘愿替别人死的人,相互震惊地对视着。大概是他们那坚封已久的恻隐之心,被赵孝的兄弟真情唤醒了,但饿贼们实在是饿极了,对兄弟俩说:“放你们兄弟回去可以,但必须给我们送粮食来。”兄弟俩这才大难不死。可当时饥荒连年,饿殍遍地,赵孝根本找不到粮食,但又不能失去信用,第二次来到贼营,表示愿意就烹。饿贼们被他的信义所感动,再次把他放了回来。

《后汉书》叙述过赵孝的事迹之后,接连记载了王琳、王季兄弟,齐国兒萌子明兄弟,梁郡车成子威兄弟,淳于恭、淳于崇兄弟等,都是弟弟或哥哥被盗贼抓去欲烹食,另一个兄弟义薄云天,情愿以身相代,结果感动了盗贼,被双双放了回来。

《韩非子·安危》讲:“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在车翻舟沉的危急面前,人们会各自逃命,没有孔子、伯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赵孝等人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经过生死考验的兄弟手足之情。

6.王览、韦嗣立恃母护兄

《世说新语·德行》载:“二十四孝”中那个“卧冰求鲤”的王祥,自小受到继母朱氏虐待。每当继母殴打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就哭着抱住并遮挡哥哥,使母亲无法下手。狠心的母亲天天让幼小的王祥打扫牛圈,王览就和哥哥一起打扫。王家有棵李子树结了果实,白天鸟雀都来啄食,朱氏又让王祥看守李子。鸟雀怕王祥受母亲责打,白天都不来啄食李子了。每当大风雨,因怕摇落李子,王祥就抱住李子树大哭。成亲后,朱氏又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像丈夫保护哥哥一样保护嫂嫂。父亲死后,王祥的声望日高,朱氏因嫉生恨,吃饭时为王祥倒上了毒酒。王览知道内情,端起毒酒就喝。王祥也发觉继母异常,怀疑酒里有毒,怕王览不知情而误饮,哥俩争夺起来。朱氏见状不妙,夺过毒酒泼到地下。以后,朱氏给王祥的饮食,王览都要先尝一尝。朱氏害怕毒死亲子王览,遂不敢下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