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5879500000005

第5章 李斯特与《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费伦茨(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被誉为“音乐皇帝”、“欧洲第一钢琴家”、“钢琴之王”。

李斯特是西洋音乐史上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首创出“交响诗”体裁,并创立了钢琴独奏会的表演形式,促进了欧洲音乐的发展。

他创办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他一生创作了钢琴曲、合唱曲、交响乐、宗教音乐。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等13部,钢琴曲《旅游岁月》、《匈牙利狂想曲》等19部,此外,还有协奏曲、清唱剧、独奏曲和改编曲等。

贝多芬的吻

早在童年时代,李斯特这位“音乐皇帝”就已经才华横溢,崭露头角。

李斯特的父亲是一位公爵的管家,爱好音乐还会弹钢琴,经常指导李斯特学习弹钢琴,小时候的李斯特就很有毅力,常常从清晨起来一直练琴到中午。他还很聪明,一学即会。9岁那年他就举行了演奏会,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父亲看到儿子的音乐才能逐渐显露,决心让他进一步得到深造,便决定送他到“音乐摇篮”——维也纳去。他们卖掉了家具和用品,凑够了路费就上路了。

在维也纳,李斯特一家三口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中间只有一张单人床,妈妈睡在床上,爸爸睡在凳子上,李斯特则睡在钢琴下。

虽然生活很清苦,但是他们为李斯特聘请了当地很有名望的老师。学习两年后,李斯特举行了演奏会,并且获得了成功。

演奏的那天,12岁的李斯特走上舞台。可是当他一看到台下的听众时,顿时惊呆了,原来就坐在第一排的竟然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那时候的贝多芬早已失聪了,而且他对当时弥漫于维也纳音乐界的肤浅、堕落之风十分反感,一般的音乐会他从来都不参加。可是这次,他竟然破例来听一个12岁的匈牙利孩子的演奏会,这又怎能不引起轰功呢?李斯特又怎能不感到震惊呢?喜悦和兴奋涨红了他的脸,他的心激动地怦怦直跳。

在演奏过程中,由于李斯特技艺精湛,弹奏得特别出色。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热烈的鼓掌声迫使他在演奏中常常停顿下来。

这时候的贝多芬虽然什么也听不见,可是他如磐石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用他的身与心去感受回旋在他四周的乐曲。李斯特演奏完最后一曲,从钢琴旁站起来,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向这位音乐巨人致敬。

突然,贝多芬从座位上站起,像头雄狮一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台去,他紧紧地搂住李斯特,亲吻了他的额头。

即刻,李斯特感受到这位巨人给予了他音乐的巨大冲击力!

浪漫爱情

早年,李斯特深受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演奏的启发,以辉煌的演奏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并且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的即兴演奏也非常出色,因而得到了“钢琴之王”和“钢琴中的帕格尼尼”的美誉。

他那强烈的个性魅力,风靡了整个贵族社会。他首创侧对观众的钢琴演奏坐资,那轮廓分明的但丁式的侧影,曾令多少贵族少女为之神魂颠倒。

作为著名的钢琴家,他也有过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

16岁的时候,李斯特来到巴黎,开始以教授钢琴为生。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少女卡罗琳·圣格雷,师生之间滋生了热烈的爱情,很快就到了论及婚嫁的地步。但是因为卡罗琳出身贵族,她父亲圣格雷伯爵极力反对女儿下嫁平民音乐家,严禁二人再次会面。李斯特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内心极感痛苦,一度曾以宗教作为解脱,这也成了他日后皈依宗教的源头。

不过,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李斯特在22岁的时候,终于走出了第一次恋爱的阴影。多年后他遇到了28岁的玛丽·达葛尔伯爵夫人。她和丈夫达葛尔伯爵相差20岁,当才华横溢的李斯特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很快就获得了这位少妇的芳心。

1835年12月,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布兰丁在日内瓦出生。1837年第二个女儿柯西玛也随之诞生。而这位柯西玛,后来就成了音乐家瓦格纳的妻子。

李斯特一生中最重要的爱情就是与卡罗琳公主的恋情。

那时,李斯特来到俄罗斯举行演奏会。他那迷人的风采使俄国的卡罗琳公主大为倾心。卡罗琳公主28岁,而且因和丈夫感情不和而分居。10月间,在李斯特结束了俄国的最后一场演奏会后,二人就一同回到魏玛。在此期间,李斯特完成了12首交响诗、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15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达到了创作的巅峰。

这位比李斯特小8岁的卡罗琳夫人,据说长得并不漂亮,可是李斯特却心甘情愿地为她付出了大半生的代价。

那一年,李斯特36岁,他到俄罗斯举办他的独奏音乐会的义演活动,义演所得用来捐助当地的慈善事业。可是在俄罗斯的义演中,居然有人花了贵宾席票价的100倍即1000卢布的价钱买了一张票,这消息让李斯特有些吃惊。这个人就是卡罗琳夫人。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李斯特对她一见钟情。而这位家中光奴隶就有3万的贵夫人,宁可被沙皇开除国籍、剥夺一切财产,舍弃了两个孩子和地位,也要同他出走,共赴天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至死也要嫁给李斯特。

李斯特和卡罗琳的爱情历经周折,在李斯特50岁生日的时候,本来已经被教皇允许和卡罗琳结婚了,可是由于宗教和沙皇的阻挠还是没有结成婚,梵蒂冈将他们的婚事予以无限期的延缓。失望之余,李斯特对宗教的信念更深,最终皈依了宗教。但是“神父”李斯特,并没有减少世俗的活动,仍然从事各种音乐工作。

等待是漫长的,一直到75岁的李斯特撒手人间,他们还是没能结成婚。半年多之后的春天,卡罗琳带着无可言喻的遗憾与世长辞。

李斯特和卡罗琳等待了39年,李斯特在他的遗嘱里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我所有的欢乐都来自她,我所有的痛苦也总能在她那儿找到慰藉。”“无论我做了什么有益的事,都必须归功于我如此渴望能用妻子这个甜蜜名字称呼她的卡罗琳·维特根斯坦公爵夫人!”

此外,他与著名作家乔治·桑,及“茶花女”的原型玛丽·杜普莱西等著名女子都有恋情。

也许是因为李斯特那高亢激昂的音乐中流淌着忧伤,伴随着欢快、诙谐和梦想,这种与旋律一起经历那如生死般的起伏,经历着那高潮间来回往复,让人不得不跟随他的脚步。

走向解放的民族热情

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他的钢琴曲已被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

19世纪,李斯特是钢琴英雄,是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他与肖邦并列为巴黎乐坛的双璧。肖邦令人陶醉,但李斯特却能震慑众人!

李斯特虽然长年生活在国外,但他始终以身为匈牙利人而自豪。他的音乐凝聚着整个匈牙利民族的灵魂,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匈牙利气质。

长期以来,李斯特以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独步乐坛,不仅为他个人带来声誉和名声,同时也重燃起他对故乡音乐的感怀,产生了写作匈牙利音乐的想法。

19世纪40~80年代之间,李斯特共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这些乐曲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1847年选编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因此,传统匈牙利的民谣风格与特色便成为每一首狂想曲的精神所在。其中,《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最为著名。

19世纪的匈牙利民族正处于奥地利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中叶,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影响下,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一度风起云涌,其间产生了革命家科苏特和伟大的诗人裴多菲等民族英雄。虽然这场民族革命最终遭到残酷镇压,但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写出了不少蕴涵着斗争性质的民族音乐,这首狂想曲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具有显著的匈牙利民族音乐特征。李斯特在本曲中注重了钢琴这种乐器的华彩效果,使各个音区的特色都得到最为完美的发挥。

如果音乐真有生命,那么匈牙利狂想曲一定是那不死的火鸟,可以在烈火中重生,具有最高的生命力。《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几乎成了李斯特所有狂想曲甚至是他所有音乐的代名词,在很多音乐会中被广为演奏。在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这首乐曲的旋律也经常出现。

这首让老猫弹得滚瓜烂熟的乐曲,帮助该动画片获得奥斯卡金奖。记得汤姆演奏时:头高高仰起,眼睛闭起来朝着天上,一副很是痛苦或是忧伤的样子。而《匈牙利狂想曲》通篇贯穿的就是激情和无边的痛苦,这是波希米亚民族的象征,也成了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的历史创痛、东欧式的相对明亮的忧伤、苦中作乐的传统天性,统统融入了这看似简单的旋律之中。

“死去,在年轻时死去——多么幸福!”李斯特也以浪漫主义独有的伤感这样说过,但其实他是作曲家中少有的非常长寿和富足的一位,他与许多浪漫主义领袖人物如:雨果、德拉克洛瓦、乔治·桑、柏辽兹,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期在魏玛时,李斯特退出舞台后,开始专心作曲,与瓦格纳开创了他称之为“未来音乐”的标题音乐。

75岁时,李斯特来到英国看望他的女儿——瓦格纳的妻子柯西玛,不幸却在演奏瓦格纳作品的音乐节期间逝世。

李斯特的音乐有许多独创性,法国作曲家圣桑提起李斯特和他创造的交响诗时说过:“这一光辉的创造,使他最有资格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