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史记·本纪(精粹)
6331700000008

第8章 夏本纪第二(2)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漾,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译文】

禹开通了九大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岐山,直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直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直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直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直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直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直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直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南面直到衡山,经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河流:把弱水疏导到合黎山,使其下游注入了流沙;疏导了黑水,流过三危山,注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直到龙门山,向南流到华阴,又向东流经砥柱山,再继续东流过盟津,然后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山,转而往北流过降水,进入大陆泽,再往北分成九条河,这九条河又汇合为一条为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的是汉水,再往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水,流到大别山,再向南流入长江,向东汇成彭蠡泽,再往东流就是北江,最后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江水,往东流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东流到达醴水,经九江,到达东陵,向东偏北流去与彭蠡泽汇合,再往东流为中江,注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流入黄河,从黄河溢出的水汇成荥泽,向东流过陶丘北部,继续向东到达菏泽,再向东北汇合汶水,再向北转东流入大海;从梧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汇合,再向东流入大海。从鸟鼠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流汇合沣水,又往东北与泾水汇合,再往东流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往东北流与涧水、瀍水汇合,再向东流与伊水汇合,最后向东北流入黄河。

【原文】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译文】

于是,九州之内政令教化就统一了,四方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都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都疏通了,九个大湖也都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府治理得很好。各个区域的土地都划分了等级,并要按规定认真交纳赋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禹在中原地区向诸侯颁赐土地和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摆在首位,不要违背了天子的政令。”

禹下令规定天子直接统辖的国都范围以外的五百里区域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税的地区:距离国都一百里的地区交纳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一百里到二百里之间的地区交纳谷穗,二百里到三百里之间的地区交纳谷粒,三百里到四百里之间的地区交纳粗米,四百里到五百里之间的地区交纳精米。甸服外的五百里区域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地区是卿大夫的采邑,二百里地区是小的封国,三百里地区是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的五百里地区是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推行政令教化,二百里地区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绥服以外的五百里地区是要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地区要遵守政令教化并和睦相处,二百里地区要遵守王法。要服再外五百里地区是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地区礼简怠慢,居民行动不受限制,二百里地区,百姓迁徙流动,没有固定的居处。

东临大海,西至沙漠,南北也都达到了最遥远的地方,天子的声威教化传达到了四方偏远的地区。于是帝舜就赏赐禹一块黑色的圭玉,向天下人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也因此变得太平,得到治理。

【原文】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於!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底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译文】

皋陶担任执法的士来治理百姓。舜上朝时,禹、伯夷、皋陶在舜面前相互交谈。皋陶陈述他的谋议说:“若能切实按照道德行事,谋划就会高明,辅佐的大臣也会和睦。”禹说:“是的,应该怎么做呢?”皋陶说:“哦,要谨慎地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打算,要使九族和睦相亲,这样众多贤人就会辅佐你,政令由近及远,完全在于自身的修养。”禹听后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皋陶说:“哦,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禹说:“哎!若都这么做,恐怕尧帝也都觉得困难。能了解人就是明智,能给人安排官职,能安抚民众就是仁惠,这样百姓才会爱戴你。能做到明智、仁惠,还担忧什么驩兜?还流放什么有苗?还怕什么花言巧语、善于察言观色和奸佞不正之人呢?”

皋陶说:“的确如此。检查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九种品德,检查一个人的言论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他又接着说:“考察一个人的品德要从他做的事情开始,性格宽宏而敬谨,柔和而能自立,忠诚而又恭敬,办事认真有条理,性情刚毅又不乏柔顺,温和又正直,简约而不草率,笃实刚健,勇猛又合乎道义,常常修明这九德就好了。大夫们每天修明三种美德,早晚庄敬努力,就会保有自己的领地。诸侯们每天严肃恭敬地实行六种品德,并认真办理各项事务,就能保有他们的封国。能全部具备这九种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职,使所有的官吏都严肃认真地办理自己的政务。不要做邪恶淫乱之事,也别设想一些不正当的计谋。如果让不适当的人做了官,就叫作扰乱上天所命的大事。上天将要惩罚有罪的人,用五种刑罚来惩罚五种罪行的人。我的言论能否行得通呢?”禹说:“你的言论一旦实行就能取得成绩的。”皋陶说:“我没有什么才智,只是想辅佐天子实施治理天下的大道罢了。”

【原文】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1]?”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2]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3]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注释】

[1]孳孳(zīzī):同“孜孜”。勤勉;努力不懈。孳,通“孜”。[2]畎浍(quǎn kuài):田间水沟,泛指溪流、沟渠。[3]清意:意念纯净。

【译文】

帝舜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意见吧。”禹行了拜礼说:“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做事。”皋陶追问道:“怎么才叫勤勉呢?”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百姓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胁。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带铁齿的鞋,翻山越岭,树立木桩,在山上作了标志。我和益一起将稻粱和新鲜的肉食分给百姓。疏导九条河道流通到四海,疏浚各种沟渠流通到江河。和稷一起赈济吃粮困难的民众。粮食缺少时,就从有剩余粮食的地方调来补给粮食不足的地方,并将百姓迁徙到适合居住的地方。于是百姓才能安定下来,各诸侯国也得到了治理。”皋陶说:“是啊,这确实是你的美德。”

禹说:“啊,帝!您一定要谨慎,冷静思考您的举止。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的人就会响应拥护您。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才会经常把美好的福瑞降临给您。”舜帝说:“啊!大臣啊,大臣!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帮助百姓,你们要辅佐我。我想模仿古人衣服上的图案,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来制作绣上花纹色彩的服装,你们要替我明确服装的等级。我想听六律、五音、八乐的演奏,观察诸侯中勤于或荒怠政事的情况,以便取舍五方的言论,你们要认真倾听并帮我作出正确的判断。倘若我有不正当的行为,你们要匡正辅助我。不要当面逢迎恭维,回去以后却又指责我。我敬重身边所有辅佐的臣子。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君主真的能施行德政,他们就会被清除。”禹说:“是的。如果您不这么做,善恶不分,那就不会有什么功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