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尚书(全集)
6333100000009

第9章 虞书(7)

【原文】

帝曰:“无若丹朱傲[1]。惟慢游是好[2],傲虐是作[3]。罔昼夜頟頟[4],罔水行舟[5]。朋淫于家,用殄厥世[6],予创若时[7]。”禹曰:“涂山,辛壬癸甲[8]。启呱呱而泣[9],予弗子[10],惟荒度土功[11]。弼成五服[12],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13]。外薄四海,咸建五长[14]。各迪有功[15],苗顽弗即功[16]。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17]。”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18]。

【注释】

[1]无:通“毋”。若:如。丹朱:尧的儿子,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于舜。[2]慢:懈怠,懒惰。是:助词,帮助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好:爱好。[3]虐(xuè):通“谑”,戏谑,开玩笑。作:为。[4]罔:无论。頟頟(é é):作恶不止。[5]罔水行舟:指大洪水退后,丹朱在陆上行船作乐。[6]朋:群。用:因此。殄:灭绝。世:父子相继。[7]创:伤。时:是,代词。[8]涂山:国名。辛壬癸甲:从辛日到甲日,共四天。[9]启:禹的儿子。[10]子:爱。[11]荒:通“芒”,“芒”通“忙”。度(duó):考虑。土功:治理水土的事。[12]弼:重大的。成:定。五服:指旬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13]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师:二千五百人。[14]薄:靠近。咸:都。五长:五国以为属,属有长。[15]迪:引导,领导。功:工作,事情。[16]苗:三苗。我国古代的部族。顽:顽抗。即功:接受工作。[17]念:忧虑。时:顺时,依时。惟:宜。叙:顺从。[18]祗:敬。象刑:把刑杀的图像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人们。惟:宜。明:成。

【译文】

“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喜欢懒惰贪玩,戏谑作乐,不论白天晚上都不停止。洪水已经平定后,丹朱还坐在船上让人推着游玩。他还的一群群的人在家里纵情声色,因而不能继承尧的帝位。我为他的这些行为感到悲伤。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后四天就治水去了。后来,启生下来呱呱啼哭,我顾不上爱护他,只忙于考虑治理水土的事。我重新划定了五种服役地带,一直到五千里远的地方。每个州征集三万人,从九州岛到四海边境,每五个诸侯国设立一个长,各诸侯长领导治水工作。只有三苗顽抗,不肯接受任务,舜帝您恐怕要为这事忧虑吧。”舜帝说:“还是用我们的德教去开导他们,如果依时行事,三苗应该会顺从的。皋陶敬重那些顺从的人,对违抗的人,他正把刑杀的图像刻在器物上警戒他们,那么三苗的事会办好的。”

【原文】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1]。”祖考来格[2],虞宾在位[3],群后德让[4]。下管鼗鼓[5],合止柷敔[6],笙镛以间[7]。鸟兽跄跄[8]。《箫韶》九成[9],凤皇来仪[10]。夔曰:“於,予击石拊石[11],百兽率舞。”庶尹允谐[12]。

【注释】

[1]夔(kuí):人名。相传舜时的乐官。戛:敲击,弹奏。鸣球:一种乐器,叫玉磬。搏拊:外面用皮革制作,里面装满糠的打击乐器。咏:演唱诗歌。[2]祖考:祖考之神,祖先和亡父的灵魂。格:至。[3]虞宾:禹舜的宾客,指前代帝王的后裔,来作舜的宾客。[4]群后:各个诸侯国君。德:升堂。让:揖让。宾主相见时的一种礼仪。[5]下:堂下。管:竹制的管乐器。鼗(táo):又写作“鼗”,一种小鼓。[6]合止:合乐和止乐。柷(zhù):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漆桶,中间有椎。乐曲开始时,先击柷。敔(yǔ):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乐曲结束时击奏。[7]笙:一种管乐器。大笙十九簧,小笙十三簧。镛(yōng):大钟。[8]跄跄:跳动,指扮演飞禽走兽的跄跄跳舞。[9]《箫韶》:舜时的乐曲名。九成:意思是演奏乐曲,要变奏九次才算结束。[10]凤皇来仪:扮演凤凰的舞队成双成队的出来跳舞。[11]於:叹词。石:石磬。拊:轻轻地击。[12]庶:众。允:进。谐:通“偕”,偕同。

【译文】

夔说:“敲起玉磬,打起搏拊,弹起琴瑟,唱起歌来吧。祖先、亡父的灵魂降临了,前代帝王的后裔,我们舜帝的宾客就位了。各个诸侯国君登上庙堂相互揖让。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敲柷作为演奏乐曲的开始,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敲敔作为演奏乐曲的结束。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跟着节奏跳舞,韶乐变换演奏九曲后,扮演凤凰的舞队成双成对地出来跳舞。”夔说:“唉!我轻敲重击着石磬,扮演百兽的舞队都跳起舞来,各位官长也合着乐曲一同跳起来吧。”

【原文】

帝庸作歌[1]曰:“敕天之命[2],惟时惟几[3]。”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4],百工熙哉[5]。”皋陶拜首稽首飏言曰[6]:“念哉,率作兴事[7],慎乃宪[8],钦哉。屡省乃成[9],钦哉。”乃赓载歌曰[10]:“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11]。”又歌曰:“元首丛脞哉[12],股肱惰哉,万事堕哉[13]。”帝拜曰:“俞,往钦哉。”

【注释】

[1]庸:因,因此。[2]敕:劳,勤劳。[3]时:通“是”,代词。几:将近,接近。起:兴起,奋发。[4]元首:首领。[5]工:通“功”,事情。熙:兴盛。[6]拜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膝下跪,两手前伸,叩头到手。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膝下跪,两手前伸,叩头到地。飏:《史记·夏本纪》写作“扬”,继续。[7]率:统率。[8]乃:你的。宪:法度。[9]屡:多次,数次。省:省察。[10]赓(gēng):继续。[11]康:安。[12]丛脞(cuǒ):细碎,烦琐。[13]堕:坏。

【译文】

舜帝因此作歌,说:“努力地按照上帝的命令行事,大概像这个样子就差不多了。”于是唱道:“大臣们乐意办事,君王振作奋发,一切事情都会兴旺发达。”皋陶跪拜叩头继续说:“要念念不忘,统率起你所兴办的事业,谨慎地对待法度,要认真。经常考察你的成就,要认真。”于是继续作歌说:“君王重视琐碎小事没有大志,大臣们懒惰懈怠,什么事情都会荒废。”舜帝拜谢道:“对啊,我们去认真做事吧。”

【评析】

益,也称伯益,又写作伯翳。舜帝时东夷部落的首领。相传益帮助禹治水有功,禹要把帝位禅让给益,益避居箕山之北。稷,也称后稷。相传他的母亲生下他后抛弃不养,因此又叫弃。舜帝时的农官,又帮助禹教民稼穑。

孔安国在古文《尚书》《益稷》篇名下说:“禹称其人,因此名篇。”孔颖达解释道:“禹言暨益、暨稷,是禹称其二人。二人佐禹有功,因此二人名篇。既美大禹,亦所以彰此二人之功也。”本篇主要是记录舜和禹的对话。

一开始,禹陈述自己率领百姓治水的功绩,同时强调要注意国计民生。接着,讨论君臣之道。最后,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欢乐气氛中,君臣相互勉励。文中,禹告诉舜,三苗不肯服役,应当留心,舜不是以武力征服,而是要用德感化。《孟子·公孙丑上》有“禹闻善言则拜”,就是根据本篇“汝亦昌言”而来的。因此,《益稷》的写成最迟也在《孟子》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