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开发
6545000000007

第7章 中国海洋信仰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开发(3)

王爷船巡海,即“放王船”,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泉州府志·风俗》记载:“端阳……是月无定日,里社禳灾。先日延道设蘸,至期以纸为大舟及五方瘟神,凡百器皆备,陈鼓乐、仪仗、百戏,送水此焚之。近竟有以木舟具真器用以浮于海者。”“放王船”习俗至今仍然在蚶江和鹿港保存,其内容为让王爷巡视海上的商船、渔船,超度海上遇难者,预示自此一年内有“海神爷”的保护。其具体仪式包括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置天台,即设置上苍香案,进香;然后请王船出庙置于庙前(王爷船上置王爷神像,配有水手、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办祭品,即由庙祝准备王爷的日常用品;犒将,即各家各户提祭品,犒赏天兵天将;送祭品,由庙方将王爷所需的物品装于王船内,并卜杯问神诸物是否齐全;出海,由8人抬王船置海边,根据风向调整风帆,由一艘舢板船护送出海;敬海神,向海上撒袱纸(一种印有衣服等图样的纸),敬海神及救济海上遇难的孤魂野鬼;返航,由舢板船护送“金再兴”王船回岸;送王爷船回府,安置原处。[23]

这一天,还要庆祝五王府诞辰,举行盛大的庙会。而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娱神和娱人,相关的活动比如舞狮、舞龙、梨园戏、高甲戏、笼吹、装阁、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公背婆、矮仔摔跤、割香、踩高跷等充满地方特色的民俗文艺表演。

此外,闽台对渡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如海上泼水、捉金猪、赛龙舟和攻炮台等,都是有特色的传统体育娱乐项目。

捉鸭子(金猪)是一项健身竞技的水上活动。民众在船头架一根涂满油脂的圆木。圆木的末端挂着装有鸭子(猪)的笼子。活动时,要赤脚从圆木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后拉开笼子的活门,捉住鸭子(猪)。如果拉开活门时,鸭子(猪)跃入水中,参与活动者必须要跟着跳进水中,捉住鸭子(猪)。

赛龙舟在石狮又称“扒龙船”。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石狮的龙舟赛是在海上举行的。因石狮沿海各镇常有风浪,故制作的龙舟与众不同,船身较短而船体较宽,以增加稳定性。蚶江有4只“镇兴号”龙舟,长15.5米,宽2.08米,比全国各地龙舟小而船身宽,比较稳重,可防小风浪,只能容纳水手21名和舵手、鼓手、旗手、锣手各1名,共25名船员。[24]

攻炮城活动是从中国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的。相传郑成功在石狮蚶江水操寨操练水师时,创作了这一运动项目,目的是锻炼士兵的抛掷、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具体活动方法是:用竹子和纸扎成城垣,悬挂在空旷处,约两层楼高,攻城的炮手将各自事先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对准炮城投掷出去。能将鞭炮投掷到城垣的炮芯上,并引起炮城爆炸的就是胜利者。[25]

(四)保生大帝信仰资源的产业开发

保生大帝,原名吴夲,相传是宋代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村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卒于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为宋代名医,吴夲幼年时父亲患病,缺医身亡,令他立志学医,普救众生。他初拜蛇医为师,翻山越岭,采药制药;后云游四方求师,刻苦钻研,渐精通医理医术。后来,他回到故乡炼丹制药,行医济世。传说宋明道二年(1033年),泉州一带发生瘟疫,他奔走四方,救人无数。翌年,闽南瘟疫再度流行,他又带徒弟四乡奔走,挽回许多垂危的生命。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吴夲在文圃山石崖上采草药,不幸跌落悬崖,与世长辞。乡人感戴他的恩德,画肖像供奉。后来,乡人在今天的厦门青礁建起“龙湫庵”,供奉“医灵真人”,香火日盛。宋乾道二年(1166年),朝廷赐庙。此后历代都有所敕封。

保生大帝又被尊为大道公、吴真人、吴真君、花轿真人等,是福建和台湾闽南人、广东潮汕人以及东南亚闽南籍华人所奉的地方守护神。因为这一带属沿海地区,所以保生大帝也兼有海神的职能。闽南有谚语说“大道公风,妈祖婆雨”,也就是说保生大帝掌管海上之风,而妈祖则执掌海上之雨,因此在闽南沿海不少地区,保生大帝常与妈祖供在同一座庙里。目前,海峡两岸对保生大帝信仰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取得了如下一些成绩:

第一,修葺扩建宫庙,形成新的旅游景区。台中市元保宫管委会于1989年和1991年,两次捐资重修了青礁慈济宫前殿、中殿和后殿;1996年,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屏东县佳东乡海埔万寿宫倡捐重修龙湫庵;从2005年至今,厦门市海沧区政府扩建了青礁慈济景区。主要修建了景观轴步行道、历史名医长廊、吴真人塑像、主山门、颂典广场、保生堂、圣德堂等建筑。修葺扩建后的青礁宫成为厦门市一个有文化内涵、历史厚重感的新景区。

第二,申报非遗名录,扩大保生大帝影响。因为保生大帝在海峡两岸信众心目中的地位极崇,为突显两岸人脉、文脉的同根同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厦门、漳州两市政府就注重弘扬保生信仰文化,为两岸民众间的交流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1996年,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以及漳州龙海白礁慈济宫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月,保生大帝信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举办文化节,带动保生大帝信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岸民众民间交流,增进两岸民众互信与了解,厦门市从2006年开始,每年4月18日,在保生大帝祖庭所在地之一的海沧青礁慈济宫举办保生慈济文化节,吸引了大量台胞和各地信众前来参加,带动了保生大帝文化资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08年以后,经国台办批准,保生慈济文化节更名为“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由台湾、厦门海沧、漳州龙海三地轮流举办。自此,保生慈济文化节升格为对台交流平台,提升了文化节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

第四,拍摄电视剧,提升保生信仰知名度。2008年11月27日,由台湾民视、厦门广电集团、北京市春天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以保生大帝信仰为基础的,大陆第一部公开赴台拍摄的电视剧《神医大道公》在厦门开机。该电视剧的筹拍是首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重头戏之一。该剧汇集了两岸三地的影视精英,以古装喜剧形式演绎医神保生大帝的传说故事,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作品。2010年5月10日,《神医大道公》在央视八套播出以后,取得不错的收视成绩,极大地提升了保生大帝信仰的知名度。

第五,制作动漫,拓宽产业化的道路。2013年初,水墨动画《保生大帝之奇儿夺宝》经过19个月的制作,在厦视三套播出。该动漫作品是厦门市重点扶持的文化项目。《保生大帝之奇儿夺宝》共52集、676分钟,以中国水墨画为风格,用三维技术制作而成。该剧还曾在台湾金门试映,吸引了当地民众的热情关注。《保生大帝之奇儿夺宝》之后还有《灵童学医》《杏林风云》《阴阳合一》《神医归来》《三星归位》《医神谁属》《帝佑苍生》等七部作品。这些动漫作品以全新的形式传播保生大帝信仰文化,拓宽了保生大帝信仰资源的产业化道路。

但保生大帝信仰资源的产业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生信仰文化的产业经济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保生信仰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除了常见的宫庙景区旅游外,还要特别重视他作为海神、地方保护神、医灵等方面的功能。保生大帝所著的《吴夲本草》在海峡两岸有着广泛信众基础,可以作为保健和医疗资源加以大力开发。而保生大帝信仰资源产业化开发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产业链衔接的问题:青礁慈济宫景区虽然经过修葺扩建,已经跻身国家4A级风景区,但相关的对外宣传不够,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神医大道公》电视剧和《保生大帝之奇儿夺宝》动漫作品虽然已经制作完成并投放市场,但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并没有跟进,甚至连相关人物形象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也不到位。当然,保生大帝信仰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对保生大帝信仰文化进行弘扬首先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而导致的。

本章的最后要探讨的是目前在中国海神信仰资源产业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海神信仰内容疏离、生存空间狭小、信仰资源开发不足等。

首先来看海神信仰内容疏离的问题。随着海洋生产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涉海风险大大降低,涉海人群数量也迅速减少,海神的主要职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天津天后宫妈祖信仰功能已经由最初的海航保护神到如今的求医问药、金融炒股,而且呈现香火渐衰之势。妈祖信仰的内容几乎已经脱离了海洋,香客对主祀护航女神林默的身世渊源知之甚少,海洋信仰的自觉性已经淡化。其次来看海神信仰生存空间狭小的问题。在无神论的指导下,海神信仰的生存空间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遭到了大幅挤压。经历“文革”破四旧之后,包括海神信仰在内的传统民间信仰生态遭到了批判。科学与迷信的二元论思想在当今中国社会还比较普遍,并由此出现了信仰类非遗项目申报困难的普遍情况。在这种大环境下,海神信仰的生存空间也很狭小。各地海神信仰都不得不借助民间文艺、曲艺等形式进行弘扬,信仰内涵已经大大削弱。再次来看海神信仰资源产业开发不足的问题。开发不足的问题主要与政府是中国海神信仰资源的产业开发的主要主体有关。即使有企业参与开发,所从事的也只是信仰资源的周边产品开发,如本章开头提到的翊翔公司。市场规律基本没有在海神信仰资源的产业开发中发挥作用。那么,在未来能否引入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作为海神信仰资源开发的主体,而政府仅提供指导呢?这是一个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

注释:

[1]本章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吴越地区海神信仰的传播研究及其图谱化展示研究”(15BZJ042)的前期成果。

[2]民俗文化用品生产商翊翔文化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网易财经,2005-12-25[2005-12-28].http://money.163.com/15/1225/16/BBMN59H600253E5C.html.

[3]王荣国.海洋神灵——中国海神信仰与社会经济.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28.

[4]曲金良,周益锋.从龙王爷到“国家级”海洋女神——中国历代海洋信仰.海洋世界,2006(2):7.

[5]陈国强.东南文化中的妈祖信仰.东南文化,1990(3).

[6]许桂香.中国海洋风俗文化.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65.

[7]唐朝的东海神庙在莱州,与南海神庙一般,都有千年以上的供奉香火历史。东海神庙毁于1946年。唐人所说的北海有两处,一是渤海,一是漠北的瀚海。渤海与东海通为一体,所以祭祀时用东海之神统宰,不单设渤海之神位。北方瀚海则采用望祀。西海神庙建于山西蒲州,也为望祀。

[8](宋)李邴.水陆堂记//陈国仕.丰州集稿:下册.南安县志编纂委员会,1992:363.

[9](明)何乔远.闽书:第1册卷六《方域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148-149.

[10]宝庆四明志//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8册.杭州出版社,2009:3576.

[11](宋)常棠.海盐澉水志:卷五.成文出版社,1983.

[12]姜彬.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452.

[13]淮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淮安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827.

[14]转引自:金庭竹.舟山群岛·海岛民俗.杭州出版社,2009:89-90.

[15]金庭竹.舟山群岛·海岛民俗.杭州出版社,2009:90.

[16]转引自:金庭竹.舟山群岛·海岛民俗.杭州出版社,2009:90.

[17]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昌国知县王存之《普慈禅院新丰庄开请涂田记》。

[18](元)冯福京等.大德昌国州图志:卷七《寺院》//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乙编1.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19]柳和勇.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海洋出版社,2006:35.

[20]柳和勇.舟山观音信仰的海洋文化特色.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1]戴维红.妈祖信俗中民俗体育的变迁.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33-34.

[22]戴维红.妈祖信俗中民俗体育的变迁.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35.

[23]福建省文明办.福建节庆习俗.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297-298.

[24]福建省文明办.福建节庆习俗.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299.

[25]福建省文明办.福建节庆习俗.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