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5508200000017

第17章 唐山皮影的文化内涵(6)

五、陶瓷绘画

滦河流域的唐山,过去只是滦州的一个镇,但是却有“北方瓷都”之称。唐山烧制瓷器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唐山拥有十余个大瓷厂,集中在城市的东西缸窑一带。这里的紫母结土、月土是烧制陶瓷的好材料,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优美的故事。

唐山因为陶瓷业的发展,也造就了一代代陶瓷工艺美术的人才。

陶瓷的毛坯制成后,要上釉,上好釉,在陶器上绘画出人物、山川、风景、花草虫鱼等图画,然后烧制,才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所以说,陶艺的制作,一般需要四道工序,即:成型、施釉、装饰、烧成。

装饰就是在陶瓷器件上进行艺术加工。与传统的陶艺相比,现代的陶艺制作,造型往往不受传统形器的程式化限制,更加注意了某种主题的表现。因此艺术处理更加自由多变,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有了更多的创意空间。人们对作品的艺术欣赏的追求,远远胜过了陶瓷的实用性了,一件瓷器买回家中,不是为使用,重要的是艺术的欣赏。从这种意义上说,陶瓷的装饰尤其显得重要。

传统的陶瓷绘画,多取材于工笔仕女画,偶尔也有些生活情趣画,如扑蝶、放风筝等。山水画也力求简洁写真,而且不论器形如何,一概遵守一种程式,装饰性的功能非常明显。现今的瓷器绘画,开拓得多了。首先是瓷器与绘画紧密结合,富于联想。在绘画手法上,淡化了装饰性的功能,加重了创意特色。工笔的、写意的,古代的、当今的,抽象的、现实的,应有尽有,充分显示了陶瓷工艺的魅力。

唐山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尤其是皮影艺术早已享誉海外,陶瓷的绘画也紧紧抓住了这一特色,将皮影人物头茬搬上陶瓷。其他如民间秧歌、吹歌等民间艺术也有所表现,拓宽了陶瓷绘画工艺。

小结

民间雕刻种类繁多。剪纸、服饰冠履、各种建筑、贴补摔花麻花及陶瓷工艺种种,都是民间的工艺。皮影人物及切末的雕刻也是一种工艺。

差别就在于其他的民间雕刻多是用于生活,而皮影人物及切末的雕刻,直接用于皮影的演出。

滦河流域的民间多种雕刻技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皮影的雕刻,这是显而易见的现象。这说明,凡是地域文化的种种表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种工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体现着一个地域文化的个性。

第五节 唐山皮影与方言

一、方言概况

滦河下游三角洲地区的唐山所属各县市(包括秦皇岛市区)的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河北“土语群”中的唐山语系统。具体到唐山市的各县区,大体又可以分成三种方言。一种是唐山方言,含丰润、玉田、遵化、唐山市区。一种是乐亭方言,含滦县、乐亭、昌黎、抚宁、芦龙、滦南、唐海等。一种是迁西方言,含迁安、迁西,甚至可溯滦河上游各地。

为了明晰,分别简述如下。

(一)唐山市区方言

唐山市区方言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头”字的结构。在普通话里,“头”字只作虚语素词尾,不表意义。如老头、劲头、上头、下头、里头、外头等。但唐山方言里,“头”字可以灵活地与动词相配合,构成偏正式。

“头”读轻声,比如听头、看头、高兴头等。

第二是数量词“一把”的特殊搭配。在唐山方言里,表示数量的“一把”的搭配非常广泛。例如“听一把”、“穿一把”、“玩一把”、“舞一把”等等。

第三是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在普通话里,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有两种:“AA”式,如“好好”、“快快”等;“ABB”式,如“绿油油”、“香喷喷”

等。唐山方言中有一种前加音缀形式,如,“我一直找你到天墨墨黑”。

第四是否定副词“不”作状语位置。普通话里,趋向词组若否定其趋向时,否定词“不”,加在动词或趋向词前。可是在唐山方言里,则把“不”

嵌在中间,如,“说不下去”,“拿不回来”……

第五是特殊的肯否相叠的疑问句表达方式。普通话里,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你去不去唐山?买不买东西?在唐山方言中却有特殊的方式,如,你吃饭不吃?你还去北京不?

第六是特殊的动宾结构。这是古汉语中的使动式在唐山方言中的一种保留。如,常吃蔬菜,可以细发肉皮儿(细发肉皮儿即是使肉皮儿细嫩的意思)。

(二)乐亭方言

就声调系统看,与普通话的出入最大。就调类来看,除个别字以外,基本与普通话相同,主要区别是调形的调值。乐亭方言中的四个声调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的调形、调值都不相同。另外变调的规律和普通话的变调规律也有很大不同。

乐亭方言中的社会流行语,基本属于北方方言,属于普通话。而土语中的部分语汇,则显然只属于乐亭方言。

乐亭方言中的声调系统与普通话比较,调类是相同的,汉字的四声归类,除个别字外,也是大体一致的,但四个声调的调值与调形却大不一样。如,一声(阴平)的特点,普通话一声(阴平)是55,高而平,叫高平调。

乐亭一声(阴平)是54,曲成下滑,调形曲调,起点较高,高低差较小。说明乐亭方言一声与普通话一声接近,但不相同。

二声(阳平),普通话是35,乐亭二声(阳平)是312,调形曲调(’)。说明乐亭二声是曲调,普通话二声是直调,二者迥异。

三声(上声),调值34,调形直调。普通话是214,叫降升调。说明乐亭方言三声与普通话也有差别。

四声(去声),普通话的调值是51,调形直调,称全降调。乐亭的四声是52,调形直调。说明乐亭方言与普通话调形相似,只是调值稍有差别。

由于乐亭方言的二声是曲调,就和普通话的三声一样了。如果和一二三声轻声连续时,一律要变调,变成只降不升的“半阳”’,应记作“?”。

(三)迁西方言

迁西方言由于韵母中的央元调与后元调较多,外人听起来声音生硬。俗称“艮”。

迁西方言“艮”的主要原因是后元音较多,凡用。的地方皆用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如,玻、佛、括、滦、学、剥、做、就、热……一类字的发音都带“艮”音。

迁西方言中的四个声调与普通话音略有差异。单读字调,与普通话的调值相比,只有阳平调值略低,其余相同。

二、方言语汇(土语)

一个地域的方言,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语音和语汇。语音有较大的顽固性,不易变更。如唐山地区各县的语音,在一个县内,南北西东也小有差异,这是语音相承延续的顽固。而语汇却可以随着社会进展、交流广泛而变化。

唐山地区的语汇,归入北方方言。各县基本相通,现把方言语汇(土语)与普通话语汇对比如下:

(一)名词类

唐山方言普通话释义

日头太阳

天道天气

棱子冰雹

早下早晨

晌火中午

晌火歪刚过午

前晌上午

大大伯父

小叔儿夫之弟

老娘子老年妇女

半膘子举止轻狂的人

蚂蚍蜉蚂蚁

梗梗儿蛮不讲理的人

苞米儿玉米

(二)代词类

么个这个

咋样怎么样

(三)动词类

抬藏起来

中行

张张望望

叫唤哭泣

希罕喜欢

打对克碰了一次头儿

打平伙摊钱吃喝

拉倒做罢

(四)形容词类

肉慢性子

嘎咕坏

埋汰脏

泥推泼辣

五迷三道糊里糊涂

没溜儿说话不着边际

(五)数量词类

俩么两个

十二啦十二个

(六)副词类

忒表示程度,相当于“非常”

不大离儿差不多

一个劲儿奋力、专心

坐地开始

不兀地不自觉地

(七)表示程度土语

好好儿的好

大大儿的大

奥奥儿的好

对对儿的对

香香儿的香

得得儿的满意

好的恶很好

快的恶很快

讨厌的恶很讨厌

稀罕的恶特别喜欢

(八)短句土语

别和他打恋恋儿别和他打交道

一边迷着去旁边呆着别参加

抓巴挠心的心里不平静

拉大玄说不着边际的话

鬼眉眼豆子神情诡诈

没安好下水没安好心

扯闲白儿闲聊

迷大驴聊天

吧嗒吧嗒思考思考

(九)土话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中非常生动的表述方法,达到形象、幽默的效果。

唐山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歇后语也很多。大致分喻意和谐音两大类。现举例如下。

1.喻意歇后语

一根筷子吃藕——挑眼

尿在河里——随大流

二大妈的针线笸箩——乱七八糟

二月的韭菜——头一茬

三条腿的驴——没走儿

三个菩萨两柱香——没你的份儿

九曲桥上散步——净走弯路

王八吃西瓜——连滚带爬

大腿上号脉——瞎摸

兔子坐车辕——充大个儿把式

老儿子娶媳妇——完事大吉

狗掀门帘子——嘴支

蹲着扭秧歌——装狗

老爷庙的旗杆——独一根

马蜂没嘴——屁股伤人

黄连树弹琴——苦中作乐

关公放屁——不知脸红

瞎子放驴——不撒把

聋子放炮——散咧

瞎子剥蒜——胡扯皮

老姐妹拜年——一说就是了

破罐子没鼻儿——别提了

姐俩守寡——个人知道个人

当了衣服打酒喝——顾嘴不顾身

2.谐音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鸡吃棉花——鹐(谦)絮(虚)

腊月的萝卜——冻(动)了心

猪八戒的脊梁一悟能之背(无能之辈)

老太太上鸡窝——奔(笨)蛋

城墙上栽白薯——背(辈)大

四扇屏卷灶君——画(话)里有画(话)

唐山土语很多,仅就可资代表的举了些例子,可以窥其地域特点罢了。

三、乐亭方言是正宗

滦州影系以乐亭方言为代表,近年外称唐山影,但是它的宾白和唱腔仍以乐亭方言为主。

乐亭皮影在明清季得到风起云涌的发展之后,逐渐定型为“乐亭方言模式”,即“昌滦乐方言模式”,也就是外地人俗称的“呔话”。它的主要特色是发声带有曲调,音质感强,水音低回绵长,十分悦耳。

过去路北山区和唐山西部的人唱影,虽然嗓音宏亮,但没有乐亭味,也不能被公认为好影匠,必须先到乐亭“正口”,才有出息。这种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唐山皮影的普及和拓宽,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现在路北山区和唐山西部各县,已经使用了本地的方言语音,不那么强调乐亭的语音了。

其实,昌滦乐的方言,仅就语音而论,也不尽相同。过去乐亭影讲究“地道”,语音差一点也不算正宗,所以滦县(含滦南)、昌黎等地的皮影艺人,也要正口。有些小范围的地域性方言,是决不能在皮影唱白中出现的。比如,昌黎县人把“纸儿”读成“子儿”,把“屎”读成“死”,把“扫”读成“吵”,都是小范围的地域差别。

在乐亭皮影唱白中,特别强调“纯正”。纯正的乐亭语音,就像乐亭大鼓起初就叫“乐亭调”一样。

这是皮影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如今已经逐渐被打破。

小结

这一节讲的是唐山皮影与唐山方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山地区的方言,大体可分为唐山市区、乐亭、迁西三种。其实就是西部、北部和东、南部三个地域。方言中的土语,三个地域基本相同,方言中的语音却各有不同。

唐山皮影最早源自乐亭,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乐亭方言模式”。不用这种模式唱皮影,观众就不认可,尤其是乐亭的观众。你在外地唱多好,也进不得乐亭。乐亭是皮影的故乡,故乡人不认可怎么行呢?所以那时的皮影艺人,就像“赶考”一样,过“乐亭关”。这样的先例很多。

现今,皮影发展了,乐亭的语音正宗模式正逐渐淡化。这也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皮影毕竟是民间艺术,它的原始模式是不会完全改变的,比如一些方言土语仍在宾白中闪现着地域文化的特色。惟有如此,才是唐山皮影。